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来,我市房产市场热度攀升,请介绍一下下一步有何应对措施? 答: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延迟开工,售楼处暂时关闭,房地产市场活跃度降至冰点。今年1月至4月,全市销售住宅3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9%。 为应对疫情影响,市住建局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从近阶段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热度攀升。根据市房管中心网签数据,5月份我市商品房网签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 为满足逐步复苏市场需求,春节后,市住建局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推动我市建筑工地复工复产提质提速,加快新建商品房价格会商备案,为加快预售争取时间。近期,市住建局对全市房地产项目进行了排摸统计,今年6月至9月,全市计划新推出楼盘151个,住宅房源5.5万套,面积643万平方米,可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15.3%。其中,6月份计划新推出楼盘55个,住宅房源2万套,面积247万平方米,后续我市商品住宅供应量充足。 另据调查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已开工未预售许可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这部分房源大多数会在下半年形成预售供应。 今年宁波继续实施“限房价、竞地价”机制,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强房产质量监管力度,通过压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质量验收监督管理、实施市场信用体系管控等方式从源头上提高房产建设品质,同时对房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红橙黄”责任清单,对问题项目建档立册、跟踪到底、整改到位,重大问题挂牌督办,确保质量隐患治理落到实处。 下一步,市住建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捂盘惜售、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强化预售楼盘管理,对于未按会商结果和预售计划开盘的项目,备案价格将一律不予调整。 记者:在疫情影响下,我市重大项目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三官堂大桥主桥合龙、环城南路西延一期(机场路至薛家路段)建成、地铁2号线二期首通段开通运营、4号线工程项目地下站18个车站全部结构封顶、“三路”高架绿化美化提前建成,东外环全部建成……今年以来,一大批影响全域建设布局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关切的区块开发项目纷纷建成。备受市民瞩目的环城南路东段、东外环路和北环东路高架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完工,宁波高架新增“鲜花路”45公里。东环快速路全面建成。区域形象品质明显提升。 今年是我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一大批立足城市发展和民生的项目克服疫情影响,对账对表,力争完工。 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与鄞奉城际铁路工程、三官堂大桥、4号线一期、环城北路、薛家路、鄞奉路等一批重要城市主次干道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其中,9月,三官堂大桥、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与鄞奉城际铁路同步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690亿元,完成率41%,项目进度呈现逐月加快状态。 此外,开工建设鄞州大道—福庆路快速路(东钱湖段),还将计划开通鄞奉线后通段和4号线全线,届时我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将达到155公里,全面迈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 记者:今年我市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万平方米,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答: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已列入全国试点,宁波经验获得住建部充分肯定。三年计划改造500多个小区,今年我市要完成3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工程。前期因疫情影响,项目开工有所滞后。今年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在项目生成、项目实施、资金筹措、督查考核、长效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统筹推进。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影响,全年力争完成年度目标,联动推进街区更新、雨污分流、加装电梯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加装电梯100台以上、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80个以上,到2022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探索形成老旧小区改造“宁波解法”。 同时,坚持“改管结合、以改促管”,精准对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和住宅小区居民群众需求,加快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构建最低物业收费调价机制、物业项目维修长效机制、物业行业信用监管机制和社区联合执法机制,稳步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行业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