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珞 近日,现居宁波的奉化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董永芳应邀准时来到奉化日报社,74岁的他从海曙区自己驾车前来,赶到报社时虽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就坐后,他热情洋溢地向记者“倾诉”了他理解的家国情怀。在一个月前,他的这番发言在经促会的一次座谈会上引起与会者共鸣。 “家乡在奉化人的心中就是‘母亲’,我理解为两层涵义……”董永芳说:第一层对应的是留在奉化建设奉化的奉化人,比如我的师长亲朋同学等,他们很多是我眼中的精英,是奉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最直接为家乡做出贡献的群体,宛如每天侍奉在母亲身边的兄弟姐妹,嘘寒问暖,尽心尽力。如何推动家乡取得更大的成就,让家乡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像一道恒久的考题盘桓在他们脑海,烙在他们的心里。关于家乡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激动人心的瞬间,也是他们第一时间向在外的游子传递出来。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第二层对应的是在外的奉化游子。他们中,近的在宁波,远的在全国各地或国外。“很多游子在外思念最烈、谈论最多的是生身母亲、祖国母亲和家乡母亲,但远在他乡想‘尽孝’而不能,心心念念,只要有机会、有可能,都想尽孝尽力。” 常年在外的生活对董永芳来说并不陌生。他1964年考入军校,1982年转业回家,18年军旅生活。1984年又被调往外地。50多年辗转江西、东北、北京、海南、广东、杭州和宁波等地,游子的心情他最能体会,但他一般都挤出时间一年一次回奉化,最多间隔两年探一次家,近些年多次回奉。他说,每次回奉化,一看到江口塔山,看到中山公园、南山塔,都心绪万千,心旷神怡,犹如回到了母亲怀抱,激动不已。“回走我生长的外横山村,沿盘山公路上山时,总是要打开车窗,吸闻家乡的香甜空气。到了家里的老屋,站在屋前道地上和年迈的少时邻家伙伴聊天,思维就特别活跃,回味儿时心酸,感念现时好日子。展望家乡未来,需要在家乡的精英携手在外游子,齐心把‘母亲’伺候好,把奉化建设得更美好。” 董永芳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袁伟鑫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