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职能息息相关。”余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钜昌告诉我们:“近年来,常委会扎实有效履行人大职能,积极助推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余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球绿色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唯一的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等荣誉。让河姆渡畔永远山青水绿,已成为我们人大常委会依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 前瞻意识促成合力 早在2003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就明确提出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从生态建设的高度推进环境保护。同年9月,余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提出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市政府为此制定了《余姚市河道整治规划》和《余姚市水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最良江拓浚工程、城区四闸下移工程、嘉家隆江整治工程、农村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等一批重大整治项目,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河(溪)道常年保洁制度。 2004年11月,余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市政府为此编制了《余姚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余姚市生态市建设从此启航。2007年,余姚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区试点县(市);2008年4月,余姚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议》。 2014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三七市镇大池墩水库、大隐镇双溪口水库等地,对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 专题询问强化沟通 去年10月16日,余姚市政府会议群二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专题询问会正在举行。 询问会上,余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人大代表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21个问题,涉及四明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河治理措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等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城区丰山前河、新丰河、田基浦河3条黑臭河,目前治理进程怎么样?”,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诸春富发问简单直接:“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根治?” “根据最新的水质检测结果,这3条河道水质除新丰河上游透明度指标尚未达标外,丰山前河和田基浦河已经达到省里的黑臭河检测指标摘帽要求。丰山前河和田基浦河下游水质达到了Ⅳ类水质,治理已有初步效果。下步我们将会同市环保、水利、住建、农办、城投公司和辖区街道优化治理方案,采取截污纳管、控制源头等措施,继续改善3条黑臭河的水质。”市五水办负责人当场回答。 …… 会议现场气氛民主、紧张,问者一针见血直击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显示了人民代言人的责任担当;答者坦诚直言严肃认真,显示了人民公仆接受人民监督的勇气。整个互动过程既有对政府工作的严格监督,也有对做好工作的中肯建议。面对面的交流,有效增强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监督检查促进整治 近年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持续将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城乡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重点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等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对全市环保工作和水利工作进行专项工作评议,开展视察和工作检查,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4月2日开始,人大常委会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对各自辖区内的“已治理河流”进行“回头看”检查活动,防止污染反弹,巩固“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5月12日,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钜昌带队去泗门镇、小曹娥镇,实地检查两地共12条先期经过治理的河道,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两地人大代表对下步加强河道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整个5月,人大常委会领导都在基层检查乡镇、街道的“已治理河流”。 下一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农村污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水利工程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活动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引导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实现“秀丽山水、幸福城市、美丽乡村、人文余姚”的美好愿景。 采访后记 对政府工作实施监督,是法律赋予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近年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认真依法行使权力,多次作出决议,提出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助推市政府从全局的高度,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出台一系列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决定;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消费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到水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始终将“让河姆渡畔永远山青水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主线贯穿其中,有效加速了余姚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