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向未来”项目擂台竞比活动 |
|
省兴村(治社)名师——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带头开展为老服务活动 |
|
“农旅融合”研学联盟助推乡村振兴 |
|
书记领衔项目——“一米看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 |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蒋椰涵 本版图片由海曙区委组织部提供 近年来,海曙区紧扣“基层头雁”这个共富关键,以实施“锋领海曙”工程为总抓手,建立了“选、育、管、爱”全链条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头雁塑造变革、引领共富的能力,由此培育了81890求助服务中心党支部等6个全国先进和“省兴村治社名师”等148个省市先进典型,带动4.9万名党员立足岗位争先示范,挺起共同富裕的坚强脊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起,聚焦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和未来发展大格局,作为宁波核心城区的海曙又重点推出“锋领头雁”工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这些基层“领头雁”强身健骨、赋能提质,为海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和队伍保障。 系统赋能 增学识,与时俱进强本领 “基层发展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共富头雁研学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质师资力量,给我们锻造过硬队伍、提升治理能级带来了‘及时雨’!”今年开春,全省首个针对基层头雁队伍的共富研学院——海曙共富头雁研学院成立,旨在重点发挥智囊作用,助力海曙锻造引领共富的“专曙”铁军。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是不少村社真实工作的写照。一方面,大到村社发展定位、社区治理,小到邻里纠纷、环境卫生,都需要基层“领头雁”去带头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落实落细遇到“难啃的骨头”,也需要“领头雁”去带头攻坚。 如何高效实现知识更新,成了不少村社干部感到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虽说换届之后,全区村社“领头雁”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优化,但是和快速迭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海曙区委专门牵头发起,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宁波开放大学等共建指导单位成立宁波海曙新时代共富头雁研学院,组建由学校专家教授、全市各区(县、市)优秀“金牌导师”“老乡镇”等组成的“共富导师”师资池,旨在构建“一个共富主题、一批共富导师、一套共富课程、一链共富提能”共富研学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更具引领性的共富头雁,提炼一批更具示范性的共富经验,打造一批更具知名度的共富名片,推动基层头雁队伍全面建强、整体跃升。 为了推动村社“领头雁”精准学习、学以致用,海曙共富头雁研学院专门实施锋领头雁共富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队伍体制机制,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建立实践锻炼体系、强化理论支撑机制、创新组团研学模式,全面提升基层领头雁政治引领、共富带动、变革塑造、组织凝聚、数字应用等能力,首批已有200余名村社头雁及后备人才参与学习提升项目。 其中,建立以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宁波开放大学、区委党校等为主体的“共富智囊团”,立足共同富裕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定期“头脑风暴”、常态课题领衔等机制,精准解读最新的共富理论、共富路线、共富机制等,全面起底基层干部队伍在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样板区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短板,为干事创业提供坚强理论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研学院还建立了以共富研学联盟为载体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找准实现共富的创新性突破性抓手,设立全域组团、数智兴农、农旅融合、品牌增效、共建共治、旧社改造等6大研学联盟团队,实现联盟成员供需精准对接、优势互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海曙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如何坚持群众共治理念,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治理难题?如何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的社区生活新空间?……眼下,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等45个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正组成旧社改造联盟团队,聚焦老旧小区停车紧、加梯难、物业缺等突出难题,推出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头雁共治等研学模式,用好“开放空间”“共识论坛”等协商议事平台载体,努力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的一体化旧社改造新模式。 比学赶超 提能力,一线赛场展才华 新建“共富门球场”丰富“红色信仰线”、打造“书记直播间”充实村民“钱袋子”、建设“共富工坊”展现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变迁史、平战结合书写党旗引领下的“老兵新传”…… 6月27日,2022年海曙区“书记·向未来”项目路演总决赛现场,海曙14名村社书记带着一系列有创意、有特色甚至还有点时髦的项目登台亮相,交出了一份“引领共富 迈向未来”的创新答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今年以来,海曙重点开展“十百千”重点项目攻坚和“书记·向未来”项目擂比活动,全面激发基层头雁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情。毕竟,对于村社“领头雁”而言,一线赛场不仅让他们有舞台施展抱负,也让他们到“大海里去游泳”,在赛马争先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今年是海曙推行“书记重点领衔项目”的第16年。这一次,聚焦“引领共富 迈向未来”时代主题,海曙全新搭建“书记·向未来”赛马争先平台,引导村社书记按照区委从最薄弱、最困难、最复杂、最前沿、最细微的地方抓起的要求,找准共同富裕大场景下城乡现代社区建设的小场景项目领衔攻坚,升级“项目+竞比”考赛形式,开辟党建联盟、村级重点和社区微治理项目3条赛道,52个项目进入擂比赛场、15万人次参与网上投票。 同时,为进一步展示村社书记干事创业风采和村社发展靓丽图景,海曙区委组织部还特意优选了25个“书记·向未来”入围路演项目集中展播,通过实战比拼、实绩晾晒,各村、社区的书记们结合实际工作纷纷亮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为其他单位提供可观可感的思维模式和参考答案。 如何对接省党代会确定的文化发展导向,打造充满宋韵文化的基层单位?月湖街道平桥社区党委书记潘晓以“如果宋朝会说话”为题,准备通过打造特色门户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美学体验活动、打造宋韵文化品牌矩阵等方式,“量身打造”青少年宋韵文化体验项目,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流动并传承,使之成为文化自信、精神富民的样板。 如何立足本土红色资源,打造兼具教育意义和个性化的红色打卡地?建岙村党总支书记唐建仁坦言,吸收了之前成功出圈的建岙大礼堂经验,打算以“红研小镇”党建联盟为引领,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焕新赋能串联打造建岙妈妈农场、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建岙大会堂等红色打卡地,使红色资源内涵成为红色经济的增长点。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这些项目“落地生根”,经专家组团现场评审后,海曙将对表现优秀的项目进行专项资金配套补助,并启动由海曙区委组织部、镇(乡)街道党(工)委和群众代表三级联动的监督机制,实时关注项目进度,定期进行晾晒,推动项目提速见效。 “我们将继续发挥村社书记重点领衔项目机制的品牌效应,引导村社书记找准引领共富的小场景领衔攻坚,全面激发基层头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海曙打造‘全域锋领’的新时代‘五最’党建高地、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关心关爱 强保障,多方激励送温暖 去年12月23日中午,首班616-1午间公交车沿着盘山公路,开到了海曙区龙观乡的磻溪自然村。“高山村新增了午间新班车,多亏了区领导、乡干部的组团包联指导、驻点帮扶,为我们村民解决了问题,老百姓幸福感更强了。”龙观乡龙溪村党支部书记徐恩国如是说。 龙观乡地处四明山区,是海曙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经济基础薄弱、服务配套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去年年底,龙观乡党委联合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市四川商会等10家单位党组织成立“高山红圈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共富”合力之举,激活了山乡共同富裕新动能。 过去,光靠一个村社“领头雁”的力量想要改变困局,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海曙区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在整合要素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通过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全域党建联盟建设,探索形成镇村联营、校地共建、共富基金等卓有成效的党建联盟模式,统筹破解区域发展过程中资源、人才、平台等制约性要素,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关心关爱和资源保障。 这些年,面对基层治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任务,村社“领头雁”常常恨不得有“三头六臂”。避免出现“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情况,让村社“领头雁”有看得到的资源支撑、够得着的晋升空间,或许是更为务实管用的激励。 近年来,海曙多维度加强“锋领头雁”激励保障,实施“双百双五十”先锋群像培树计划,探索设立社区建设“金蜜蜂奖”,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以村社组织工作规则、村社干部管理监督、头雁关爱晋升激励等为核心的“选优、育强、严管、关爱”全链条体系,引导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一方面,海曙区拓展村社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组织开展面向优秀村社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和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工作;优先推荐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选劳动模范等各类荣誉。 另一方面,海曙区推行村社书记廉效激励金制度,根据书记任职年限,分档每年按照一定标准存入村社书记廉效激励金账户,对正常离任的分年度进行发放。深化导师帮带制,落实师徒打擂、政策共学等“十个一”帮带举措,带动基层书记队伍整体建强建优。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以36岁到55岁为主体、学历以大专以上为主体的村干部队伍,确保每个村有1名以上40岁以下头雁后备人才,常态化保持70%以上的专职社工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到2024年底,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锋领金雁’。”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