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环境不会“不劳而获”

  胡晓新

  6月6日,宁波出具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环境“体检报告”:2015年酸雨发生频率为近年来最低;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6.7%;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灰霾天共74天,比2014年减少了44天,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7%。“十二五”期间,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十三五”目标是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0%以上,PM2.5年均浓度要达到每立方米38微克以下。

  6月7日《宁波晚报》

  

  各地有关部门与民众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与最糟糕时的情形相比,一些地方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好事。但时隐时现的雾霾、随处可见的臭河、旱涝频现的灾害时时提醒着人们:环境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但那种既想不付出代价,又想获得好环境的“不劳而获”式行为和思维方式,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

  众所周知,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拿宁波来说,“十二五”期间,尽管生态环境质量以优良为主,在全省排位居中游,但水土流失、城市化、道路建设、围垦开发、湿地面积变化等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而这些因发展造成的威胁,在许多情况下只能去最大限度地减少,并不能杜绝。因此,现在发展与环境的战略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即要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不能只顾环保,不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不能损害环保,要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唯GDP论的依据就在于此。没有GDP让步的“付出”,没有环境治理人财物力的大量投入,好环境怎么可能“不劳而获”?

  对普通民众来说,无论是自己身处的大环境,还是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要想让大小环境都好起来,同样不可能“不劳而获”,而需要每一位市民“实打实”地付出。比如,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主要构成物之一,在不过大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能否每周少开一天车?如果每个有车一族都这样做,足以对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放弃逢年过节放鞭炮,付出由此带来的热闹气氛,可以换来更好的空气;付出分拣家庭垃圾带来的麻烦,就可以减少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说起来或许人人都懂,但因为不少人不愿意放弃既得的方便与习惯,所以要做到未必容易。否则,过年的鞭炮就不会仍然不绝于耳,发达国家早已实施的家庭垃圾分类也不会在国内举步维艰。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对身边的环保处于混沌甚至矛盾状态。比如,有“资深烟民”听说当地要上马某化工项目,一知半解地了解到该项目会造成空气污染,就以各种形式表达反对和抗议。可事实上,这种污染远不如他吸烟造成的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对家人、朋友、同事特别是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来得严重。

  正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样,付出才有回报。只有人人自觉“付出”,加上有关部门科学、大力度地“付出”,好环境才会尽快且来到我们身边并持续下去,绝无“不劳而获”的可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