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面扉棱尊 |
|
胡久洲讲解擂鼓墩2号墓编钟出土经过。记者 周建平 摄 |
“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览将于明天起至7月6日在宁波博物馆展出。这次展出的157件来自两周时期随地噩、曾两国的代表性青铜器,可以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勒出周王朝时期的礼乐篇章。 昨天记者前去探营布展现场,折服于古人铸造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而湖北省随州华夏博物馆副馆长胡久洲的解读,又让我们被这些青铜器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甬钟和有着“青铜器王国”之称的曾国 始封于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曾国,在文献中少有记载。实际上,这个享有“青铜器王国”美誉的曾国前后共延续700年之久。 从出土的青铜器分析,曾国在西周成王、康王之时就相当兴盛,到战国时期,更是一番繁荣富强的景象。最有名的莫过于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墓葬内出土文物精美众多,达15000多件。其种类繁多,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用器具、丧葬用品、工艺装饰品,应有尽有。其中最令世人震惊的有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器。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更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胡久洲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他们带来了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一套完好的36件编钟。“36件编钟,均为甬钟,这是战国时期曾侯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编钟,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上面刻有《山海经》所记载的‘神人操蛇’的精美纹饰。这36件编钟虽然没有像曾侯乙编钟那样刻有乐律铭文,但是,它的宝贵价值在于能与曾侯乙编钟互补,是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而另一套展出的曾侯舆编钟现存8件,也均为甬钟,铭文160余字,完整记录了关于西周早期曾国的始封以及吴楚之战时曾国庇护楚王之事。 “噩梦”与一个消失了的噩国 相比曾国,恐怕“噩国”对许多人而言更加陌生。据了解,“噩”是一个在殷商甲骨卜辞和金文中出现的国名,而历史文献中仅有对鄂国的记载。一般认为,“噩”、“鄂”相通,噩国就是文献中的鄂国。2007年,随州安居羊子山西周早期噩国贵族墓的发现证实了噩国的存在。而这次的青铜器展览中就有来自该墓葬的珍贵文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一种叫做“噩矦罍”的酒器和一种叫做“噩中方盖鼎”的盛食器,前者的盖内还有铭文:噩矦乍旅彝。 据记载,噩国原是商朝方国之一,西周早期与周王室通婚,成为周王室在南方的同姓诸侯国。西周晚期,噩国势力日渐强大,在周厉王时期举兵反叛,声势浩大并一度取胜,引起了周王室的恐慌。最后叛乱被镇压,噩国人被杀绝,噩国也不再出现于史籍。 胡久洲解释道:“由于噩国的所作所为,因此出现了‘噩梦’‘噩耗’这些词来形容可怕的事情。”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