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多方力量,就是要积极调动支持学校发展的各方力量。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是教育、是经济,更是民生。要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使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普遍达到普通高中2倍以上,同时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始终把握好办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创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三教”改革、智慧教育、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有效措施,在提质培优中获得新动能,继续走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子,努力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推动职业教育绿色高质量发展。 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质量意识贯彻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国家课程标准和市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完善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诊改与视导工作。抓好省级“双高”建设,力争有5所中职学校进入省高水平学校行列、15个专业进入省高水平专业行列,筹划增设1所建在中职学校的高职二级特色学院;在校企、普职、职技、职成融通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在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先行先试,健全育训结合育人机制。完善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制度,支持市属职业学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继续保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方阵,力争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有实质性突破。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形式和终身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 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改良,支持校企共建教师创新团队,评审一批市级创新团队。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工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机制。开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工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继续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现有资源设立职业学校分校区、建设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试点职业学校单独招收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建设职业体验中心和体验基地。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高水平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出国培训,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高端论坛,鼓励职业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开展援外培训,建设分校和培训机构。举办国际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广中德“AHK”试点经验,推动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与德国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大力推进重点扶贫的项目建设;深化沪甬、甬舟等长三角职教一体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