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堂以“网课爆破”为主题的思政课。记者 钟婷婷 摄 |
近日,河南郑州的历史老师刘某某遭遇“网课爆破”(在网上,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被称为“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后来在家中不幸去世。此事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目前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但“网课爆破”的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也令同为历史老师的鲍玲玉痛心疾首。 11月9日,记者走进宁波第七中学北校区805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看到鲍玲玉老师正在和学生们围绕这一时政案例展开热议。“虽然我之前上网课没有遭遇过‘网课爆破’,但也曾碰到过学生上网课时捣乱的事情。逝者已矣,但如何防止类似的荒唐事重演值得深思,也具有教育意义。所以想结合这个时政热点给学生上一堂思政课。”鲍玲玉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陈家晶 角色扮演 “演”出共鸣 “我只想好好给孩子们上节完整的历史课啊!”“为什么他们要捣乱我的课堂!”“太可怕了,他们说的话就像一把把匕首扎在我的心上!”思政课开场,一位女生以老师的身份,将遭遇“网课爆破”后内心的痛苦说了出来。而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则揣摩“爆破者”的心理,也表演得惟妙惟肖。 思政课开场,在播完有关“网课爆破”的新闻后,鲍玲玉让几位学生模仿“网课爆破”时的场景,分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遭遇着这场网络暴力。 “你们有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吗?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感受是什么?”鲍玲玉顺势抛出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这些声音听着也是学生,但是对老师和同学没有尊重,只有羞辱。”“现在网络上暴民很多,骂得可难听了,一点素质都没有。”有个女生说:“我有次上网课也遭遇过这种爆破组,课都上不下去了,好在我们老师比较懂电脑,及时采取了措施。” 鲍老师和表演同学的充分铺垫,激发了同学们的共鸣。一方面,同理心让孩子们对老师的遭遇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曾经的认知体验也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道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 剖析“网课爆破”的原因和危害性 悲剧的背后需要挖掘真相。为什么会发生“网课爆破”呢?鲍老师和同学们就这一新闻案件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剖析。 “网上很多这种爆破组,有的爆破是需要收费的,有些人因为利益的驱使参加这种组织。当然也有图乐子的。”鲍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以前上网课的时候,我也因为觉得好玩,曾经在老师的公屏上乱涂乱画过。”一个同学大胆承认因为“无聊”“好奇”,曾在网课上捣乱,“但这样侮辱老师应该已经不是简单的图个乐子了。” “我了解过这个案件,肯定是学生把老师网课账号和密码分享出去,引狼入室了,我觉得很有可能这个学生不想上网课,或者可能和这个老师有矛盾,要报复。”一名同学补充道。 “我认为网课平台也要负责任的,有些新的技术我们也要研究一下,这个对年纪大的老师太不友好了,一旦发生问题关也关不掉。” 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着“网课爆破”的危害性,鲍玲玉老师也适时地进一步小结点拨:“网课爆破”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是学生反感上网课,自己或者邀请“爆破手”来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的目的;也有些是学生之间有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公开报复;还有些就是纯粹的恶作剧。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名誉权等,都是一种网络暴力。 “很多犯罪都是因为无聊” 事实上,当下针对网课的黑客入侵、“爆破”并非个例。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下的网络暴力,这堂思政课,学生们又开展了一轮“头脑风暴”,从不同主体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网课平台应该加强监管,完善技术支持;教育局和学校应该做好引导和培训,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帮助老师解决;老师在提升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与时俱进,让网课也精彩。 关于师生矛盾,鲍老师现身说法,以亲身的案例告诉同学们,老师同学之间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一成不变。学生也要学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体谅、宽容老师,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缺点、善意提出意见。”鲍老师说。 关于“网课爆破”,鲍老师还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谈“网课爆破”的视频。罗翔在分析“网课爆破”行为背后的法律责任时表示,对于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现行法律提供了许多规制之道,无论是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尤其是对公然侮辱他人,现行法律第246条就规定了侮辱罪,以暴力方法或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3年有期徒刑。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要尊重自己,那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频最后,罗翔的这句话让同学们再次陷入沉思。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有很多严重的罪行,最初的动机是因为无聊,或者打着娱乐的名义。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影响。但同学们还是要懂得分辨善恶,要有同理心。”最后,在这段话中,鲍老师结束了45分钟的思政课。 相关链接 瞄准学生成长的 “痛点”“槽点” 据了解,这节思政课,是在鲍玲玉设计的基础上,由该校社会法治教研组集体研讨打磨的。 “网课爆破”这个时政热点与青春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想上网课怎么办?”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老师们启发学生根据时政新闻素材自导自演情景剧。“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感受到网络暴力的危害,让学生在相似的案例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在做人生选择题、价值排序题时就有了方向。”鲍玲玉老师说。 怎样上好一堂思政课?是宁波七中北校区的思政教师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该校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中的“痛点”“槽点”问题展开,捕捉社会舆论热点,与时俱进,通过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让学生们觉得思政课堂更接地气、零距离,学习、生活、恋爱等话题无所不谈。不少学生说: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