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在文明祭扫先贤。记者 刘波 摄 |
记 者 张 昊 通讯员 毛一波 胡 蕴 清明怀先辈,浩风励后人。清明将至,以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线上线下活动在宁波展开。线下,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群众祭扫英烈、瞻仰宣誓、参观事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追忆道德楷模;线上,开展网上献花留言、微博祭奠、讲好人故事,“互联网+祭英烈”让清明文化更生动了。 近3万人次网上祭英烈 清明节即将到来,鄞州区中河街道兴裕社区早早准备起来,组织辖区内未成年人一起来到社区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 “2015网上祭英烈”网络签名寄语活动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同举办。目的是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 社区工作人员把多台电脑同时上网,登录中国文明网的“网上祭英烈”专题,为社区未成年人网上祭奠做好准备。“网上祭英烈”的画面映入同学们的眼帘,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家肃然起敬,庄重地依次点击“鞠躬”—“献花”—“留言”等按钮,在留言板上留言祭祀。 “也许吧,有些人会忘记你们,但人们的现在和将来总会有你们的踪影,总会有人记得你们的”、“你们付出了生命让我们拥有了幸福”、“英雄,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对英烈的缅怀崇敬之情。 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截至昨日19时,记者在中国文明网的“网上祭英烈”页面看到,全国参与人数已经超过324万,其中浙江8.3万,来自宁波的就有28954名。 老少同祭革命先烈 “清明时节雨纷纷,草色青青柳色新。心香一瓣祭先烈,唤来春风慰英魂。”3月30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祭扫坐落于余姚梁弄镇落地梅花坪上的浙东区党委和浙东游击纵队主要领导陵园。 深鞠一躬,在每一个纪念碑前放上一枝鲜花。祭扫现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分老同志、梁弄镇市民代表等40余人在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顾德欢、连柏生、杨思一、陈洪、刘发清、马青、王起、陈布衣等浙东抗日根据地先辈和无名烈士碑前,缅怀那段峥嵘岁月。 “这里有我的先生和他的多位战友。我先生陈布衣老家在嵊县,余姚是他的第二故乡,生前他就不止一次提到,百年后要回到这里,和为了抗战而牺牲在浙东的烈士一道,永远关注着这片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热土。”陈布衣家属刘浩然动情地说。 3月31日,江北区在慈湖烈士陵园举行“老少同祭革命先烈”。300多名离退休干部、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代表一同悼念革命先烈。 同学们庄严宣誓:“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洪亮的声音响彻陵园,更深深铭记在同学们的心中。大家鞠躬默哀,依次瞻仰革命烈士墓,重温革命历史,缅怀英烈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 好人王延勤,我们怎能不怀念他 “他不是个什么官,但是他心里想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他手上的权力很少,然而他总是跑前跑后,帮助解决残疾人遇到的种种困难。” 那位为残疾人跑前跑后的好人王延勤,再次引起人们深深的追思。3月26日,海曙区两家残疾人庇护机构———鼓楼街道博爱乐园、段塘街道怡情楼分别召开座谈会缅怀机构创始人、优秀共产党员、区残联原副理事长王延勤,以此来纪念中国残联、省委、市委发出向他学习号召10周年。 成立于1998年的鼓楼街道博爱乐园是王延勤一手创办的、宁波市最早的残疾人工疗站。成立于2005年的段塘街道怡情楼则是王延勤同志在病重期间仍在谋划的,于他去世一个月后成立,并以“延勤”宁波话谐音命名。 座谈会邀请了王延勤同志在世时,接触与接受过他的帮助的残疾人,追忆当年他的感人事迹。肢残人刘师傅哽咽地回忆起当年他的刻章店一度漏雨,身材高大的王延勤如何艰难地连夜冒着风雨爬到屋顶去为他盖雨布。盲人张师傅说,自己家住新典社区,但按摩店开在江北区,王延勤一次次骑着28寸的自行车来他的店探望,还借给他5000元钱帮他渡过经营难关。 情到深处,大家一度哽咽,十余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王大哥从未嫌弃过我们,他把我们当朋友、当亲人,我们怎能不怀念他!” 两家庇护机构负责人表示,王延勤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但他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并没有丝毫淡化,反而经过时间的检验,历久弥新。 绿色祭祀方式成了众多市民选择 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不污染空气河流……清明将至,北仑新碶街道紫荆社区日前举行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宣传活动,社区居民代表宣读倡议书后,百余居民争相在倡议书大展板上签名。 “清明扫墓,是沿袭已久的习俗。但在清明祭扫过程中,一些人把这种传统仪式异化,他们不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祖宗建豪华墓地,购买高档祭品祭祀亡灵,所有祭品最终以一把火的形式烧掉,这种祭奠方式既浪费钱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很容易引起火灾。”紫荆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春风说社区举行宣传活动,引导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为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添砖加瓦。 今年,为了让更多的祭扫市民参与绿色祭祀方式,我市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鲜花换鞭炮”、“现场音乐祭祀”、“二维码墓碑”等新颖的服务项目,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一些县(市)区和单位设立了网上纪念馆、网上人文纪念馆,供市民在网上寄托哀思。文明节俭的绿色祭祀方式成了众多市民的选择。 记者注意到,扫墓的人们手中少了纸钱、香烛等传统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的鲜花。现在各墓区每天准备的鲜花都被祭扫的人们换领光,与往年相比,今年墓园平添了几许肃穆和清雅。 在鄞州一家墓园一位打扫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烧纸、放鞭炮、点香烛的人少了,用鲜花祭扫的多起来了,打扫负担也轻了不少。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放一曲音乐、清扫墓地等行为,都是向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的很好的祭扫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