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明 一年一度的假日学校已结束,那些小候鸟们也回归到了自己家庭。短暂的假日学校对那些家中缺少照顾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的良好营地。为了办好一年一度的假日学校,汪安昌总是忙里忙外,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汪安昌原是萧王庙街道一名司法干部,2004年退休后他凭借自己的法律专长,积极参加到街道的关爱团工作中去,并挑起关爱工作的重担,担任街道关爱团团长。尤其是近几年来,他倾情于街道的假日学校工作,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情和坚守书写大爱。 自今年6月区关工委召开一年一度假日学校动员会之后,老汪立马拟定今年街道举办假日学校的实施方案。尽管这节骨眼上,遇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易人,但老汪并不气馁,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召开假日学校工作专题会,配合街道关工委新领导做好工作。会上,老汪汇报历年来街道辖区内开办假日学校相关情况后,提议今年扩大开办假日学校的村,其中已有办学经验和条件的青云村新增开设慈孝国学文化班等。其设想和建议得到街道领导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老汪在街道关工委新领导的带领下,会同区关爱团成员王绪达等一行三人,从早上出发,赴街道辖区内的相关村及部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落实后竺、青云、陈家岙、前葛、云溪、牌亭村及爱伊美集团公司开办假日学校,并与这些村的书记、妇女主任和集团公司老总详细商定开学时间、办学方案,同时还与老教师磋商课程设置、教育形式,落实具体报名范围等事,常常早上出去,回家已是下午时分。 2个月前,老汪曾遇车祸。有一次早上外出走访到中午回家,由于工作劳累,引起综合症并发,一头倒在了床上,整整一个星期下不了地。但老汪人躺在床上,心却牵挂假日学校的事。待头晕腰痛有所缓解,他又出门去青云村安排举办慈孝国学文化班的一摊子事务。当他了解到区妇联有国学服装,就忍着病痛,第一时间去妇联落实,亲自撰写办班通告,去商店购买笔墨纸砚、大字帖、国学课本等。前期工作就绪后,在开学那天,老汪一大早便到了学校,开课前,他把每位学生要用的30多支毛笔用清水软化,便于学生一到教室就可直接上手写字。刚忙完青云村国学班的事务,他又筹备后竺村假日学校举行“垃圾分类”的文艺活动。为使活动有实效,老汪拖着病体,三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执法大队商讨活动的主题、部署活动内容。五进后竺村,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切磋文艺活动的节目,安排确定参加人员及活动时间和场地。他还亲自书写活动标语,制作垃圾分类简易道具等。凡事都亲力亲为,不求最好,但求更优,从而使这次“垃圾分类”文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公益宣传效果。 不囿于传统,敢于创新,是老汪的一贯工作作风。牌亭村是今年第一年开办假日学校,为使新办假日学校能尽快纳入正常轨道,老汪别出心裁地策划了一场“小手牵小手,大家一起走”的老带新活动。为此他与后竺村假日学校负责人商议,在他们举行第五期“小竹笋”暑期红领巾班的文艺演出活动时,邀请牌亭村假日学校师生前来观摩,让他们分享后竺村多年办校的成果。为了促成此事,老汪在落实车辆的同时,精心组织牌亭村假日学校师生,在开学第一天便到后竺村假日学校观摩他们的演出活动,寓教于乐,共勉同进。 萧王庙街道办假日学校已有5年,最早开办的是后竺村,老汪是该校的创始人。每年5月份,老汪就开始酝酿假日学校的开办方案。6月份开始他就先后跟各村书记、妇女主任、任课老师等相关人员商讨办学事宜。街道的干部说:“每当这时节,便是老汪一年中最忙时节,弃小家顾大家,终日为学生牵肠挂肚。” 在假日学校里,老汪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而实现5年来学校安全零事故。为总结假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他结合实际,撰写多份《调查报告》报送区关工委,为假日学校的展开和提升献计献策。由于汪安昌工作出色,他多次被区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又获得宁波市关爱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