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区交通巨变

    陈妙翠

    我的家乡尚田镇畈头村,距奉化城区约25公里,是横山水库上游最偏僻的小山村之一。从小听大人讲,住在山区最大的困难是出门走路难。老人说:“十里横山九渡水。”横山山区水路长,却没有桥,过河要踏着石头丁埠通过,下雨天水大还得脱掉鞋子淌水过河,发大水看不清丁埠就无法过河,完全阻隔人们进出往来,学生无法进城读书,农民无论走亲访友或进城购买物资都无法进行,出行难是山区农民生活最大的不便。

    在我童年时期,家乡的农副产品到城里销售,全靠肩挑、手提,如毛笋、小篮子、鸡、鸭、蛋、红薯粉、笋干、茶叶等,大家往往需要半夜起床赶路,挑着担子徒步到大桥市场,那时大桥街逢一六市日,在集市上卖掉农产品后,带回日用食品回家,基本上没有空手赶路的机会,来回要走50公里路,非常辛苦。如有大件农产品,人们会做成竹排,如毛竹、树、柴、竹制品、毛竹椅子,放在竹排上,顺着溪坑水向下游划,农民坐在竹排上,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冷饭、年糕、咸笋,天黑了去就近村里投宿。沿途要经过险滩,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到了大桥上岸后才算安全,卖掉农产品后再走路回村,确实很辛苦。

    直到1969年,横山水库建成,尚董公路通车,山区的交通有所改善,我们村民可以乘渡船,到水库对岸尚董公路虎哨王村停靠站等车,碰到里三乡董李、大堰、万竹乘车人多,便无法上车,也只能走到大桥或是回家改日再动身。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有的农户买了手拉车,赶大桥市的几户人家把要销售的农产品放在一起,前面拉车,后面推车,减轻了肩挑负担。

    后来到了70年代前后,部分农户买了自行车,以车代步,自行车前面坐小孩,后面坐大人,书包架挂东西,山区的交通条件就这样逐步改善,再后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逐渐有了城乡中巴车,个别条件好的人家还开上了私家车,山区人民出行的道路越来越宽敞通达。前两年奉化城乡公交车相继开通,每个村都设立公交车站,70岁以上老人还可免费乘车,山区农民过上了出门可在村口乘车的幸福生活,尤其是地处大山、塔竹林的山岗小村,虽然山上只住着10来户老年人,但公交车每天都会经盘山公路进村,上下两班车,为这些老人的进出服务。

    如今,山区农民出门走路难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村村开通公交车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一项福利工程。政府投入巨资修筑盘山公路,汽车弯弯曲曲开了上来,车票每张只要2元钱,这完全是为群众服务的。路通了也为山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山区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畅销各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而进入山区的生活日用品也丰富了,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山区农民家庭也与城里居民一样家家实现了电气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家都说,当年共产党解放了山区农民,现在又使山区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使山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70年开拓,不断刷新着奉化城乡的内涵,不断演绎着与宁波主城区的时空和心灵之融,而我们始终在其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奉化携手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