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口,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施工,把翻运出来的淤泥装船运往甬江出海口。(厉晓杭 摄) |
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通讯员胡章)昨天凌晨4时,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海鹏26号船长刘全国已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样,他需要驾船把从三江口清出的600立方米淤泥,运往甬江出海口七里屿内侧倾倒区。“不算上淤泥二次倾倒的时间,回来需要4个小时,一艘船一天往返三次。”刘全国来自舟山,有近20年的行船经验。自4月底甬江清淤工程启动后,他和他的同事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在水上工作。 眼下正值梅汛期,作为我市“五水共治”、“治水强基”的重要内容,甬江清淤工程正加快推进,施工进入高峰期。截至6月22日,工程已完成淤泥外运30.2万立方米,占工程量的57%。 “吃水2.44米,东经121.6度,北纬29.9度,航速为8.7海里/小时……”昨天,记者跟随海鹏26号运泥船出海,发现每条船上有海洋倾废记录仪。市三江河道管理局副局长陈望春介绍,每条船安装了AIS、电信远程智能监管系统等船舶监控设备,监理单位可随时掌握船只的行进动向。 记者发现,用于清淤的运泥船停靠在水深较深的位置,而挖掘机则先把淤泥往河道里翻运,根据边滩宽度翻转一次至三次不等,最后才装船外运。“工程采用挖掘机将淤泥翻转外运的方法,是清淤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施工工艺,成熟且成本低廉。”对于采用此种施工工艺,陈望春解释,由于运泥船无法停靠在边滩上,大部分淤泥无法直接装船,需要多次翻转。此工艺不受潮汐的限制,可以24小时施工,满足应急工程必须在主汛期前完成的要求。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确保零违规倾倒,弃土监管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建设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技防监控,监理单位则24小时监督,加上智能监管系统,确保将弃土运至倾倒区。目前,投入施工的船舶有19艘,日平均清淤土方量约7000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