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俏皮得恰到好处

———读《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沈春儿

  网络购书实在高效,晚上下的单,翌日一早就到了大半。更稀奇的是,闲来正好在读旧报,读到3月10日《广州日报》上推荐了《恰到好处》一文,作者村上春树,而我刚拆出的包裹里,竟然也鬼使神差有他的这本《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恰到好处》是这本随笔集中的一篇。

  曾经读过村上春树另一本集子,题为《无比芜杂的心绪》。读的时候,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心神似乎一直游离,无法很专注地看那本书。或者潜意识中被这本书的题目影响了?转念想,应该还是内容吧。《无比芜杂的心绪》内容相对沉重,视角更为宽泛,语言也更显跳跃,阅读中个人感觉舒适度不高,如同食物不合口味。但今天再看这本无意中买到的《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却意外地感受到了村上春树随笔的别样滋味。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量看台湾作家刘墉的励志随笔,包括他写给孩子们的那些作品,譬如《跨一步就成功》之类的。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串起来,不但感人,而且更接地气,更明白易懂。林清玄的作品,也具类似笔法,虽然我并不太喜欢这位老先生,但他那些随笔写得清新动人,值得一看。村上春树的这部随笔集,虽也有上面两位台湾作家的巧妙,但他更善于发现细节,善于选择那些更小的生活切入点,用俏皮的语言絮絮道来,在了解村上这位大作家的同时,让人领悟生活真谛,让人忍俊不禁。

  《奥基夫的菠萝》几乎是篇小小说。奥基夫这位美国女画家在村上的笔下非常有意思:“奥基夫1938年在夏威夷住过大约3个月,招待她的是因生产菠萝罐头驰名天下的都乐食品公司。该公司提议由他们承担全部费用,邀请她来夏威夷,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而她只需要为他们画一幅菠萝,用做广告。”“倘若是我,只怕前脚刚到夏威夷,后脚就画好了一幅菠萝,完成了任务,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奥基夫在夏威夷,周游列岛,疯狂地作画,许多美丽的画作诞生在此次逗留期间,然而,她唯独没有画菠萝,最后义无反顾地回去了。都乐公司脸面全无,又往她在纽约的家里寄去大批关于菠萝的书,请她画菠萝。无奈之下,奥基夫极不情愿地画了,画的是一幅惹人怜爱的菠萝花蕾———哈,还是不能做都乐公司的广告啊!这位画家真是太有个性太有意思了!

  村上的这一本随笔集里,绝大部分是即兴记录下的可爱的人、有趣的事,以及生活中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小念头、小细节,但都有会心之处,颇具可看性。光看52篇随笔的题目,就十分有趣:《蔬菜的心情》、《奥运会好无聊》、《简直就像头豹子》、《手机呀,啤酒起子呀》……某些标题甚至有故意挑战读者思维极限的嫌疑,譬如《简直就像头豹子》,谈的是对于职业的专注,关于敬业精神,由洋基队的三垒手阿雷克斯·罗德里格斯的防守动作谈起,截取了他的动作给人的这么一个联想做题,挺俏皮。

  曾有人问:村上先生,您写随笔连载时———此书是连载作品集萃,连顺序都未改变———心中预设的是怎样的读者?这些随笔是《an·an》上的连载,该杂志的主流读者据说是20岁至30岁的女性。村上在《从这扇门进来》一文中,从谈读者群开始,谈到预设读者的困难,谈到未曾预设读者反而写得得心应手,谈到写作只要是自然又真心实意的,就能超越性别和年龄,甚至谈到自己年轻时候与一般人不一样的生活经历———先结婚,再工作,然后大学才毕业———生活不能像小孩子的钢琴汇报演出可以因为弹错了而重新来过,一切应顺其自然,顺应社会……他的意思是,日子就像他的20多岁的时代那样,它推开这边这扇门进来,就这么穿堂而过,从那边那扇门走了出去———所有人的日子,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是这样往前走。

  村上轻轻松松地表述着他对生活的理解,读者就这样跟着他游走的思维领略小说大师的另一面。以前读《1Q84》、《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的时候,看到的村上是阴郁的,或者说是深邃、冷静的,但在《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中,我们见到的他,俏皮、热情、细腻,有着一个家常男人的朴素温暖,兼具作家的敏锐幽默。正如他在《恰到好处》中写到的:“每天早晨在盥洗间里洗脸刷牙,然后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脸。每一次我都想:唔,糟糕,上年纪啦。然而同时又想:不过,年龄的确是在一天天增长。呃,也就是这么回事吧。再一寻思:这样不是恰到好处吗?”一位乐观可爱的中年男人跃然纸上。

  是啊,他每日按时作息,坚持跑马拉松,遵循着普通男人的生活轨迹,守护家庭,过着世俗的家庭生活。他用小说的方式创造非世俗的世界,用随笔记录着家常的红尘的温暖。随笔集中,又加入了大桥步的趣味漫画,并且在每一篇末尾缀有一句“本周的村上”,记录的是更细微却更趣味盎然的“村上细节”,譬如“有生以来还从未去卡拉OK唱过歌,这样不打紧吧”,平添几分俏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