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奇葩新闻”,出手不妨慢一拍

□张 弓

  网络上常有“奇葩新闻”出现,最近相对较多,“昆明导游恶骂游客”,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件。

  之所以把这类新闻称为“奇葩新闻”,是因为它们很新奇,但又有点残缺。“脸都不要”“骗吃骗喝骗旅行”“会遭报应”,导游能如此恶毒、如此理直气壮地咒骂游客,却没有引发对方的一丝反击,不是有点奇怪吗?

  奇,一直是记者们追逐的亮点,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奇”能满足受众的欲望,吸引人们的眼球。每天重复着毫无新意的几乎同样的事实或观点,谁会感兴趣呢?但我们的媒体,在还没有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出手转载,发声评论,包括权威性比较高的媒体,也没有抵挡住“奇葩新闻”的超强诱惑力,最后落入尴尬的境地,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新闻学有一个专业说法,新闻要具备“五要素”:即何地、何事、何人、何因、何果,缺少了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不完整的新闻。发这种不完整的新闻,轻者让人感觉这个记者、这家媒体专业水准不高,重者会误导受众,误伤当事人。“昆明导游骂游客”这则新闻视频,就缺一个重要要素———何因。在这位导游如此公开大胆地辱骂游客的言语中,有两点特别令人生疑:一是说游客“骗吃骗喝骗旅行”,意指何事?二是被恶毒咒骂的游客,居然无一人反击,更叫人不可思议。在没有弄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很多媒体不仅转发,更对这个导游下了“恶劣”的结论。

  随着真相一点点被揭开,“导游之骂”并不简单。这个团是“一元消费团”,就是说,旅行社与游客之间有合约在先,游客出1元钱可以玩6天,但必须购物到一定数额。而其中有几位客人,1元钱玩了6天,无一次购物,导游指责游客“骗吃骗喝骗旅行”,被骂游客却默不作声,均起因于此。而且,就是那几个不购物的游客,以导游骂人为由,向有关部门投诉,每人获得了500元赔偿。过了十几天,又把视频发到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不管任何理由,导游骂人都是不应该的。但对于这样的游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公正的批评。违约在先,得利卖乖,这种恶俗行为,不应该受到舆论的鼓励。可是我们的一些媒体,因为出手太快,客观上对这起事件的双方当事人,作出了不公正的评判。现在想想,是否有做得欠妥、甚至被人利用的感觉呢?

  这“导游恶骂游客”的新闻中,还有可以深究的是,国家早有规定不准“零团费”组织旅游,“一元团”几近零团费,为何依然存在?相关的旅行社及其管理部门,没有责任吗?如果弄清这些事实,应该受到追究的,就不能只是那位女导游了。

  出手太快带来误导误伤的问题频频出现,不完全是媒体专业水平不高引起的,而是另有隐情。抢时效,是为了抢眼球;抢眼球,是为了抢影响力;抢影响力,是为了抢广告客户;抢广告客户,就是为了抢钱。媒体的竞争,尤其是新媒体兴起之后,更是硝烟弥漫。但若病急乱投医,守不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底线,可能死得更快。

  当然,并不是任何新闻一定要等水落石出之后,才能披露。一些比较复杂的新闻,可以随着事情的进展逐步跟进,但这种跟进要留有余地,结论一定要在全部事实和成因清楚之后,才能得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