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家 罗汉床

柴家罗汉床以及床上精美雕刻(应敏明 供图)

    应敏明            

    宁海西南岔路镇,地阔,阳光足,自古盛产麦子。乡谚云:前门拜岁客,后门割大麦。除了麦子,岔路还出木匠,至今岔路人仍秉承祖先技艺,在全国多地开设木作场,闻名遐迩。

    岔路有个大村,叫柴家,五百多户,几千号人,大都姓柴。旧时,柴家深巷小院,粉墙黛瓦,清流绕村。家家户户农时耕作,闲时木作。村中建有皇家气派的重檐歇山顶祠堂戏台,堪称江南一绝,为“中国古戏台之乡”宁海增辉添彩。柴家别号琴塘,清嘉庆年间名士宋镜容曾撰《琴塘赋》曰:“有塘焉,横来半亩,延绿纡青,澄波渺渺,细浪濛濛;眠鸥浴鹭,泛芷浮萍。方春乳鸭,入夏流萤;秋天月白,冬日风清。有客告余曰:此琴塘也,最足以赏心而悦目,更无烦洗耳而倾听。”赋中所写,便是旧时柴家胜景。

    宁海东南西北四乡尽出能工巧匠。最有名的是光绪年间黄坛金家岙的娄大钊,因其技艺超群,受过官府红缨官顶的赏赐,被称为“白墨秀才”。柴家是木作之乡,可惜查不到有名有姓的好木匠。不过,在旧家具收藏者眼里,柴家仍是出明清好家具的地方。柴家地处宁海内陆,气候相对干燥,大批明清建筑、家具由此得以传承、保护下来。

    上世纪90年代初,陆续有旧家具收购者出没柴家,随之,一件件精美的大床、小凉床、案几、桌凳、大橱,被拖拉机整车整车拉走,盛况一时。

    我收藏明清家具近30年,有缘见过几件经典柴家家具:一张明代楠木六柱小凉床、一对明代楠木黑漆官帽椅、一张乾隆满雕出帐床、两张清代罗汉床。这里重点说说罗汉床。罗汉床之名或因罗汉在床上打坐而得,也有人说这床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状似罗汉肚皮。罗汉床应该由弥勒榻演变而来,是在弥勒榻的左右和背面加了三方围屏。罗汉床在家具系列中地位很高,虽然是床的形制,体现的却是坐的功能。旧时贵客来访,要请他上床,坐在床上喝茶聊天或小酌一番。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就是坐在三面围屏的罗汉床上观看歌妓表演的。罗汉床尺寸大小不一,明、清两朝的风格也有鲜明差异,明代的款式偏素雅,讲究线条,直足内翻马蹄多,屏杠少雕琢。清代早中期三弯腿多,晚期流行老虎脚,屏杠均作雕琢。

    柴家的两张清代罗汉床都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精美绝伦。一张在我家,乾隆年间的东西。床的尺寸较小,长1.8米,宽0.63米,高0.53米(到床杠),材质为金丝楠木。我国的古家具,以四川金丝楠木用料为贵。金丝楠木内泛金光,肌理细腻,摸上去如同绸缎一般。我家这张床安三围屏,三围屏嵌七块花板,题材主要为四蛮四骏。后屏五块板其中三块板雕的是四蛮。中间大板雕一男一女,男子挎剑,扭身,与一大狮嬉戏。旁边坐一女子,怀抱小狮,顾盼生辉。画面生动有趣,旁边还装饰玲珑石、棕榈树等。左右两边的大板,各雕一男子,推车,车里坐珍禽异兽,取蛮人献宝之意。三块板中间,还用两块小板相隔,雕虫草,机灵生动。左右两屏两块板,雕四骏,即四匹马,或立或坐或卧,各有姿态,煞是可爱。除了三围屏上的雕刻,此床的腿部也是满工。腿为三弯腿,上下如意头,中间花卉,杠雕番莲花兼蝴蝶,雕刻生动,呼之欲出。整张床形制延续明代风格,气质隽永,皮壳包浆极为温润,有岁月感。尤其是花板雕刻艺术高超,刀法干净,以刀为笔,文人气十足,是传统中国人物画在木雕上的生动体现。乾隆时期的家具工艺水平达到中国历史的一大巅峰,古玩行称之为“乾隆工”。蛮人献宝是“乾隆工”常用的题材,乾隆认为大清帝国为世界中心,外国人皆为蛮人,蛮人得向朝廷朝拜、进贡。乾隆朝的家具大都雕八蛮八骏。我的这张床只雕四蛮四骏,据我猜测,当时应该是做了一对,可惜另一张现在已不知流落何处。

    除了我家这张,另一张柴家出的晚清罗汉床也由宁海一藏家收藏着。清末鸦片流入中国后,罗汉床被人们普遍叫作鸦片床。如今电影镜头里,我们仍可看见一两梳着长辫的男子,慵懒地斜躺在鸦片床上,吞云吐雾。晚清鸦片床大多尺寸偏大,制作粗俗。但宁海藏家的那张床长1.9米,宽0.9米,藤绷底,围屏七块浮雕,中间三块、两侧四块都雕有典故人物,杠雕花卉,脚是老虎脚,雕工精湛,床形漂亮,是浙东晚清罗汉床的代表作。

    今天,琴塘碧水莲池依旧美好,但村子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拥有的那些精美明清家具早已散尽,流落到了各处。柴家出精品明清家具,在宁海收藏爱好者口中,已然成为一个传说。那天,我站在琴塘边,听见了水声、人声,还有汽车驶过马路的声音。恍惚间,耳畔传来斧劈凿刻的声音,是古代柴家木匠在做家具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