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墨 这是一本很适合当下在迷惘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年轻人看的书。作者梁永安曾被评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他从比较私人的角度告诉后辈们应该怎样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即便难以给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起码《阅读、游历和爱情》一书确实对读者有启迪作用。 作者将自己和年轻读者置于平等的地位,直言不讳、切中肯綮地回答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在当下这个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位自我?”“工作很苦,不喜欢,怎么办?”“一个好人该如何定义?”“如果没有天赋,你还能写作吗?”此外还在书中论及一些热点话题,如“职场上,‘摸鱼’是否可耻?”“女性寻找自我的精神价值时,该做些什么?”“要想自由生活,必得从孤独开始”……洋洋洒洒,没有任何避而不谈之意,也不存在用大话、套话加以敷衍的现象。 《阅读、游历和爱情》谈工作,谈人格,谈阅读,谈爱情,谈社交,也谈修养,每一话题,梁永安皆侃侃而谈。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作者还会适当结合文学内容来阐释。比如:立足于社会,我们必须具备自我衡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校里,老师不一定会教。可要是没有它,人就容易失去精神支柱。梁永安以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主人公昆汀为例进行讲解。昆汀是哈佛毕业的青年,胸怀富有建设性的使命感,他对当时美国南方的传统文化极为虔诚,可内战令南方庄园文化没落了。昆汀那时还未气馁,依然想要努力拯救热爱的文化。可当他得知妹妹和一浪荡子厮混有了私生子后,顿觉家族荣耀被彻底击破,他的精神随之崩溃。不要以为在一个经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里,精神和文化可以退到次要地位,从昆汀的悲剧可以看出,任何时候,强大的内心和看待问题的正确眼光始终相当重要。今天的年轻人在亦步亦趋地走进社会,有的跌跌撞撞,有的愤懑不已,有的甚至头破血流。但梁永安的建议是,百折不回,怀有希望。这种希望不是一味地对外渴求,还得锻炼内心。 无可否认,人在软弱无力时会产生退缩逃避的念头。当这种念头付诸实践时,人的精神一方面固然是松弛的,但同时也是涣散的。最可怕的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再要振作就很难了。所以梁永安提出,我们还应学会“坚定自己”。当然了,知易行难。具体怎么办?要像一棵树,根基坚实,方能面对风雨摧折而屹立不倒。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和种种难题不期而遇,尤其年轻人,有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压力等。适当的解压很必要,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更不可少。生活的主导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我们才能正确审视心之所愿和身之所处,看两者是否匹配。梁永安写的这一本也非“万宝全书”,很多时候,他给出的其实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缓解问题的方式:“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看看知识上有没有增加,文化视野有没有扩大,情感的含量有没有更加丰富?”简而言之,就是从小事做起,形成聚沙成塔的决心、信心和韧性。 梁永安也给出了一些具有实操价值的意见。譬如成功很难,但要走向成功,最优的“捷径”是“先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专业领域里最好的状态”。这一点,笔者相当认可。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也说过类似的话:“钱的背后是人,把事情做到极致,钱自然来。” 《阅读、游历和爱情》是一位人文学者的经验之谈,既有感性的文笔,也有理性的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