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雅处处是平常

在“梦华旧物”展遇见宋人的生活

▲左为吉州窑褐釉贴花瓷茶盏,右为褐釉鹧鸪斑纹瓷碗。
▲南宋竹管毛笔
▲孩儿枕

    宋代,可能是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朝代,但其审美,从未被质疑。

    4月4日,“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新展将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开展。钧瓷盏托、青釉香炉、竹管毛笔、抄手端砚……214件(套)精美的宋代文物,分为士人、女子、孩童、都市四个篇章,从种种生活细节,展示宋人的精致和风雅。

    展览由宁波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等7家单位协办,将持续至6月11日。

    寓美于物 从细节打开宋朝

    据介绍,此次展览中的宋代文物包括向7家单位借展的115件(套)和宁波博物院藏品99件(套),共同呈现宋代雅俗兼容、多元宽广的文化风貌。

    每一件文物都来自宋人晨钟暮鼓里的寻常生活,配合翔实的图文介绍,还原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日常。

    宋韵,首先是茶盏上的一抹瓷色。宋人以品茶、焚香、插花、挂画为四大雅,展览也以此为序,第一部分介绍的就是茶器。

    “展柜里的文物是有顺序的,从备茶的茶碾开始,到盏托、茶钵,搭配用的食盒,体现品茶的‘流程’。”宁波博物院陈列部徐琴道出摆放的用心。

    诸色茶器中,最值得看的是南宋吉州窑褐釉鹧鸪斑纹瓷碗,器身纹理如同中华鹧鸪身上的白点,白斑里衬托出嫩绿的色泽,哪怕未入松林,也能听鸟鸣、得甘露。还有一件南宋吉州窑褐釉贴花瓷茶盏,盏内为剪纸贴飞鹿纹,外壁为玳瑁斑纹,表现出吉州窑工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意趣。

    今天,斗茶之风虽不再盛行,茶盏却以一种别样的美学气质流传下来,诉说着宋人孜孜以求的曜变色彩。

    转角后,是各式样的香炉。龙泉窑青釉三足瓷香炉、青白釉莲瓣纹高足瓷香炉、兽面纹铜方鼎……器形不大,正合案上雅玩。“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的句子,好像有了实物参照。炉烟未烬,人影已远。

    书房生活,离不了笔墨纸砚。本次展览难得地从常州博物馆借到一支南宋竹管毛笔。笔管和笔帽均为竹制,保存完好。

    另有几方抄手端砚,上无任何纹饰,符合宋代一贯的极简美学,是典型的宋代形制。手掌插到砚台底部去“抄”起砚台,可以避免脏手,简单又好用。

    在插花所用瓷瓶中,最好看的当数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的两个青白釉六棱花口瓷瓶,瓶肚微鼓,脖颈细长,瓶口如一朵永开不败的花。

    精装细扮 寻找生活的快乐

    展厅的第二个空间属于妇女和孩童的生活。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里是首饰的天下。粉盒、发钗、金簪、木梳、耳环、戒指……好似打开了一位宋代女子的梳妆盒。

    宁波观众会在这里遇见熟悉的瓷色。来自常州的宋代越窑青釉刻划花鹦鹉牡丹纹瓷盒,是“越窑系”青瓷柿形粉盒。“越窑创始于汉,唐五代达到高潮,而宋是它最后的辉煌。”徐琴说。

    宋代的儿童生活也一样精彩。来到展厅,你不要错过开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孩儿枕。它的全名很长,叫“北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这是一件登封窑烧制的陶瓷精品,登封窑属磁州窑系。瓷枕为豆形,白地绘赭石色花,枕面周边饰回纹,中间刻画折枝莲花,一戴肚兜婴儿,两腿一伸一蜷,仰卧在莲花之上。

    娃娃卧莲是宋代瓷器上流行的一种吉祥图案,有祝福新婚夫妇“连生贵子”之意。

    第四篇章“都市”,是展览最后的高潮。“画鼓喧街,兰灯满市”,宋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繁荣的街坊市肆。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镇江博物馆的鎏金银盏。它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溧阳县宋代窖藏,盏口和圈足皆为十二曲六角栀子花形,上下呼应。内壁每曲花瓣内各錾刻一枝栀子花,内底心凸刻一朵栀子花,似有清香徐来。据介绍,这样的器型并不真正适合喝茶,更可能是作为茶席上的装饰存在。

    在文人群体的带领下,宋代的审美走向日常化与世俗化。美,就蕴藏在稀松平常的生活中,一箪食、一瓢饮,皆有雅韵。

    “梦华旧物”展,从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一个文化的、物质的朝代。在这里,徐徐展开的,是触手可及的烟火人间和旧日梦华。

    记者 顾嘉懿 黄银凤

    通讯员 许婧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