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赛选手将自己的成果上秤。 |
 |
学生在摘花生。 通讯员供图 |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9月15日,宁波市北仑区白峰中学劳动教育基地“庄山农园”里,“劳动创造幸福”摘拔花生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0余位同学蹲在地上,用双手将花生从根茎上一粒粒“抠”下来,把花生上的泥土擦干净后放入“聚宝盆”中。比赛结束后,每个班的参赛选手将自己的成果一一上秤,评选出团体、男子组、女子组比赛结果。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万良来 杨阳 从觉得泥巴脏到不怕脏累 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辛苦与不易 记者发现,想要花生摘拨的比别人多,技巧很重要。有的学生一株株地拔起后慢慢地摘,而速度快的学生则是将一根根藤蔓整齐规整好后,一把一把往下“撸”,一次就能处理一大把。渐渐地,所有学生都从“单兵作战”学会“批量处理”,效率不断变高。 801班的帖德杭同学,凭借收获1.70千克的花生,斩获男子组冠军。而女子组冠军802班左平慧同学的成绩更加优秀,她一人完成2.73千克的摘拔,比男生的还多。当得知获得第一名后,左平慧自豪地说:“我在老家拔过花生,摘花生倒是第一次,但只要掌握诀窍,其实很容易。” 本次比赛中有好几位很少参加农作劳动的同学。最开始,有的女孩觉得泥巴很脏,还不时爬出几只小蚂蚁或几条蚯蚓。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所有同学们都进入状态,不怕脏和累了,看着越来越多的收获,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不易。 形式多样的集体劳动比赛 这所学校已持续三年 据悉,类似这样的集体劳动比赛,在白峰中学每学期都有,已持续三年。白峰中学副校长万良来介绍说,为贯彻落实劳动实践教育,白峰中学因地制宜开展许多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项目,其中一项举措就是承租校门口1.7亩村农田,创建“庄山农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师生四季轮换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其实,学校不仅有“摘花生”比赛,还举行过“剥毛豆”“剥倭豆”“摘倭豆”等各种形式的比赛。这些比赛成了学校在9月收获季节的保留项目,学生们一到9月,便会积极地关注班级的劳动实践区域,等待“瓜熟蒂落”。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家务劳动、工厂劳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 近年来,校园农场和校园劳动教育时间基地逐渐成为北仑区校园的特色,自2018年11月至今,基本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各学校结合所在区域的特色,选择适合学生的特色劳动项目。如淮河小学开设动漫农庄,霞浦学校开设同心小农场等。学生在校园内亲身参与劳作过程,享受收获喜悦,体会劳动乐趣,让劳动教育真正从纸上和书本中,走进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