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飞耀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学校供图 |
 |
刘飞耀校长 |
 |
刘飞耀校长 |
他的语文课堂,激情澎湃,灵动大气,他在全国拥有一大批忠诚的“耀粉”; 他的治校理念,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新教育人独辟蹊径,追求着“田园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他,就是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刘飞耀。近日,记者走进滨海,聆听刘校长的教育故事。□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黄显军 谈校园生活 挖掘潜能 释放学生天性 “班级导师和校长在同一时间给你布置了不同的任务,你会怎么办?”“如何平衡爱玩的天性和遵守校纪校规?” 一个个刁钻的问题,一个个从容的回答,台上剑拔弩张,台下掌声不断。采访那天,学校正在举行2020学年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校长助理竞选活动。 竞选活动分为一句话介绍、候选人演讲、才艺展示、答主持人提问、分学段对辩、助选团助选等多个环节,最后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校长助理。 在评委席中,刘校长和几位评委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对孩子们的犀利见解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在竞选中胜出的孩子将参与我们学校的管理,学习一个学校是如何运营的。”刘校长介绍说,“滨海的孩子都很优秀,我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释放天性!” “我一直在思索,学校能给予孩子们什么?”刘校长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的确,孩子们在滨海有各种机会挖掘发现自己的潜能,展现明朗而积极的天性。“蔚蓝向往”海洋主题课堂节、师生和家长齐参与的校歌大家唱、中外师生Steam课程交流、“月圆滨海”中秋诗会、“田园寻梦”生态运动会……在学校大剧院的长廊上,张贴着五颜六色的海报,看起来蔚为壮观,这只是学校本学期举行的各类活动海报,也是刘校长和同事们为孩子们精心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 刘校长进一步解释道,每个孩子都是教育奇迹的生长点,在滨海,学校丰富的社团课和各类精品活动都在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系统,期待花开积蓄正能量。学校积极突破现有的教育体制机制,将“过一个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贯穿于12年教育生活中。 谈课堂态度 敬畏课堂 教师为立教之本 刘校长认为,在一个学校中,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滨海,一批志存高远的新教育人汇聚在此,以舍我其谁的雄伟气魄,得风气之先的开创精神在滨海新城默默耕耘。这个团队由高学历教师群体、专家教师群体和外籍教师群体构成,人才云集,名师荟萃,现有在校教师210人,其中特级教师就有4人,各级名优骨干教师50余人。4位博士和62位硕士都充实在教育一线,为学生带去精彩课程。 刘校长说,对于教师而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不二法门”。刘校长常和老师们说起四个字“敬畏课堂”,也常和老师们分享他亲历的一个故事。 那是刘飞耀初登讲台时,一次上课,他发现有位家长在教室外徘徊。他连忙打开门,可没等开口,这位家长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您只管上课吧,我没事,等等就好了,耽误同学们上课真是罪过,真是罪过。”看到家长执意的样子,他就关上门继续上课。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家长那天想带着孩子去看望病重的奶奶。 从此,这位家长说的话就一直铭记在他心中,随意对待一堂课就是一种罪过啊;从此,他也明白:教师要像敬畏生命一样敬畏课堂! 他更和学校管理层团队积极搭建平台,实施文化强师、专家治教的人力资源战略,努力让学校成为教师们展现才华的舞台、教育家的摇篮。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制度来规范,更需要管理智慧,和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在教育4.0时代之际,我们的教师也处于教育转型变革时期,对于教师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为纠结的时代。我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师团队很用心、很努力,也很团结,呈现出的那种精气神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他说。 谈教育坚守 秉持坚守 教育天空必将枝繁叶茂 刘校长自带着诸多“光芒”:市名师、宁波市领军人物与拔尖人才、甬派教育管理名家、长三角学科教育专家、教育部全国卓越校长培养对象,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 但是,当记者面对面采访刘校长时,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低调冷静,和对教育的敬畏之心。 他曾在一篇名为《像树那样思考》散文中写下这段话: “面对一棵老树,不禁考量:大树卓然挺立,是因为它永远脚踏实地,永远有根。那么我们的教育之根在哪里……如果我们能放慢在物欲横流中随波逐流的脚步,静下心来,细细体味‘教’之根,‘学’之本,最终我们定会意识到,教育的年轮不管转了多少圈,为师的那片天空都会枝繁叶茂……这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秉持一种理念:像树那样坚守,无论何时何地。” 而他本人的经历则是对“坚守”二字的最好诠释。 1996年,大学毕业的刘飞耀,作为省级优秀师范类大学生,服从分配到北仑任教。20余年来,他的职业生涯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他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语文教师,又先后成为北仑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等名校的“掌门人”。 “人啊,不要去求千年葳蕤,万年长绿,去求精神之树常青吧!”正如他在《像树那样思考》的感悟,“精神之树常青”成为他坚守的教育乃至人生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