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
不该这样
“有你”

    近日,一段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粉丝为偶像打投将牛奶倒进沟里”的视频引发争议。视频中,一群人围坐在一条小沟旁,人手一把小刀,脚旁堆满某品牌酸奶纸箱。只见他们将瓶盖扭开,顺手将酸奶倒入身前水沟中。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整面墙的奶等着被倒掉。

    2021年4月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我们应该要“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场景,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在微博上发起#选秀打投的奶被倒掉#的超话讨论。随着事情不断发酵,央视、人民日报等央媒点名批评,发出了“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这样浪费了吗”的灵魂拷问。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5月9日下午2点53分,涉事方“青春有你”在官方微博发文称,节目组决定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

    主讲人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友女(教授)

    盛红艳(研究生)

    何为“打投”?为什么要“倒奶”?

    打投,其实就是“打榜”+“投票”的简称。最早起源于韩国粉丝应援艺人的行为。

    在“青春有你”这档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只有得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才能“成团出道”。粉丝如果想让自己喜欢的偶像数据好看或让节目资源向偶像倾斜,就必须通过节目组开辟的多条助力通道为偶像投票、助力、打榜等,但其中拉开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购买赞助商的产品获得瓶盖上的助力码,也就是所谓“奶票”。投票有上限,但奶票的助力值是没有数量限制的,买得越多,其助力值就越高。

    随着成团夜的临近,粉丝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代价直接向黄牛购买独立奶卡为偶像助力。

    看到这个视频,大家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由于工人失业,商品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过剩”产品:比如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把棉花、布匹烧掉……现在,在刚刚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中国,竟也出现了“无脑”粉丝为给偶像打榜而专门雇人倒奶的荒唐闹剧。

    如此过激追星,真的可取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节约,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更是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我们应该要“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希望以这种方式找回对于粮食的温暖和敬意。反观这场闹剧,我们不禁想问:粉丝追星为何如此疯狂?又是谁在粉丝的疯狂行为中获利?如此“过激”的行为真的可取吗?娱乐圈竟可以如此藐视法律,肆意妄为?

    与其做出花钱打投倒牛奶这种与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完全背离的疯狂行为,不如换种方式与偶像一起成长。毕竟,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甚至还有公然藐视法律、触犯法律的嫌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公务活动用餐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点餐浪费可收厨余垃圾处理费,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5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元。

    放眼全球,至少每年约三分之一粮食被损耗和浪费,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一方面粮食浪费触目惊心,而另一方面是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却从未过去。在这种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下,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被世界不同区域之间如此巨大的发展差距所警醒。作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浪费之风。

    看似是粉丝行为,其实商业合谋

    综艺节目备受关注是好事,庞大的粉丝群体创造了巨大的流量效益,但节目在受益的同时,应该将自身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

    打投,看似是粉丝的个人行为,但这其中不乏赞助商、网络平台、资本为牟利而诱导粉丝大量消费、甚至煽动挑拨粉丝群体互撕谩骂造谣生事的不良行为。“打投”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们被商家“喜欢他就要为他花钱”和饭圈里“不花钱、不给偶像做数据=白嫖=假粉丝”理念成功洗脑和绑架的结果。

    一家企业,如果想要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发展外,还应该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做井底之蛙,仅盯着眼前的利益,要相信共商才能共赢,而不能为了赚钱,带头站在公序良俗的对立面,更不能打插边球、钻法律的空子。

    追星,更应该追的是价值和信念

    追星本无错,关键是看怎么追、追什么。

    最好的追星,应该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支持他,在支持他的过程中把自己慢慢变得更好。

    选秀节目的大受欢迎,意味着我们对其中表现出的青春、激昂、奋斗、眼泪是认可和追捧的,愿意为他们花钱、花精力。氪金任务、打榜助力也不过是我们为所追的那个理想中的人设和状态所付出的代价,误以为“追他们就是在追自己”。但粉丝与偶像之间不应该靠钱来维持,偶像既需要粉丝支持,但也不能仅依靠粉丝大量为他花钱才能在娱乐圈混得下去,他需要自己努力变得更好。我们追星,应该追的是一种价值和信念,应该追的是一种榜样和指引。除了流量明星,我们更应该追的是如新冠疫情期间即使身患渐冻症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将“水稻亩产3000斤 海水也能种水稻”定为人生目标的“90后”院士袁隆平、非典期间“危重病人都往我这儿送”的钟南山,边境冲突只身抵挡来犯、誓死捍卫国土的英雄团长祁发宝,还有未立碑记名的数不清的烈士、缉毒警……

    他们,都是我们应该追的“大明星”。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有正向追求的“粉”,才能共同构成一个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

    青春不只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懂得合理合法、文明有序、陪伴成长的“我们”。以文明指引行为、以理性涵养心态、以睿智带动行动,才能真正激荡起公共文化空间的正能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