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冲进中国“理想之城榜”前十 这些维度很亮眼

    记者 王心怡 史旻

    在年轻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城?

    近日,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期《理想之城榜》,他们尝试将“幸福生活”量化,运用指标模型描绘城市的“幸福感”,呈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城。

    榜单认为,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需求,是衡量城市“理想值”更重要的砝码。综合人口规模、城市能级、经济体量等因素,研究团队从全国300多座地级以上城市中选取34座城市作为观测样本,评价指标包含公共空间体验、生活舒适、市民准入、市民待遇四大维度,囊括40项三级指标。

    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成都、南京、宁波、沈阳、西安。

    宁波的表现,究竟亮眼在哪里?

    “高幸福值”推动城市逆袭

    从“理想之城”的整体榜单看,头部城市与以往的GDP城市排名榜单有比较高的关联性。由此可见,一座城市的“家底”厚度与能容纳的“理想”广度、“幸福感”高度息息相关。

    北京、上海两座超大城市依旧是最接近人们理想生活图景的城市。此外,今年前三季度GDP排名位列全国前10位的杭州、深圳、成都、南京这四座城市也在“理想之城”榜单中位居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高幸福值”正推动一些城市实现地位的逆袭,半数城市获得了远超经济实力的“幸福值”。这些“后浪”城市在为大众描绘美好生活蓝图方面,成为了一线城市的有力挑战者。如杭州凭借“生活舒适”和“市民待遇”两大维度的良好表现抢得第4名的“宝座”,而“生活舒适”维度表现欠佳的深圳则屈居第5名。

    “后浪”大军中,宁波勇立潮头。在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面前,宁波作为传统工业城市,顶住了产业结构压力,实现经济“V型”反转。今年前三季度,以8762.3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12位。而通过“理想城市”的评价模型,宁波则冲进全国前10,位列第8位,超过其GDP的排名。

    “理想之城”传达出来的幸福感,最直接反应在城市对人口的正向吸引力上:越理想的城市越吸引人。

    由于最理想城市人口流入趋近饱和,导致长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增量最为亮眼,珠三角地区次之。

    从各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来看,2019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34万,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列第4位,仅次于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广州(40.15万)。

    近2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按照2019年象山的常住人口53.1万来算,宁波这2年相当于增加了整个象山县的人口。但期间宁波户籍人口仅新增11.6万。也就是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中的78.4%是由外来人口贡献的。如果考虑户籍新增人口中还包括外来人口落户,外来人口对宁波新增人口的贡献则更大。

    榜单还指出了一个省域“双城”新融合的现象——省会城市凭借行政调配效率,能够提升“幸福值”,吸引更多人才和创新产业流入。省会城市的“幸福值”优势,与“第二城”的工业基础相融合,形成“创新—量产”的链条。这样的趋势已经出现,杭甬双城的联动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反观像佛山、东莞、苏州、无锡等同类工业城市,除了佛山25.29万新增常住人口稍显迅猛之外,东莞(7.23万)、苏州(2.82万)、无锡(1.7万)增量平平,都没有超过10万,他们在“理想城市”中的排名也远低于宁波。由此可见,宁波有着除工业王牌之外更丰富的“城市人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