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挂号、线上结账、5G查房、云医院看病……

宁波迈入智慧医疗时代

县域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的建立,提高了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断率。(陈敏 摄)

患者在自助报告取单机前查询检查报告。(陈敏 摄)

金雅男 制图

    

    

    

    

    

    

    

    

    记者 陈 敏 通讯员 徐铭怿

    

    智慧医疗日新月异 上医院看病不费劲

    

    

    

    前段时间黄女士总感觉胃不舒服,她通过手机预约了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叶国良医生的门诊。9月8日上午10时,她按预约时间段来到医院,10分钟后就轮到她了,看病、付费、配药,半小时内全部完成。

    “现在看个病方便多了,不像以前,挂号排队、看医生排队、付费排队,没有半天根本搞不定。”黄女士开心地说。

    手机上挂号,踩着点看医生,扫一扫二维码,几秒钟内完成付费……2011年,宁波启动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这一项目先后被列为“智慧宁波”和“智慧浙江”建设试点项目。如今,同黄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切身体会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目前,全市各医院预约号源已实现共享。预约挂号途径涵盖宁波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网站、“健康宁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浙里办”APP、55012320电话、114电话、81890电话、数字电视、宁波政务网、医生诊间和社区医生等。此外,各医院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级医院高峰期现场排队时间平均压缩到3.93分钟。

    为努力实现患者看病少排队、不排队,目前全市56家医院还实行了分时段预约挂号,专家号候诊时间精确至半小时,95%以上的患者在预约时间点以后的1小时内实现就诊。

    从采访看,各市级医院已采用了门诊多渠道支付方式,确保患者付费更便捷。各医院在门诊区域放置自助挂号收费机,提供医保卡、支付宝、微信等多途径的支付方式,试点开展诊间免密快捷支付或二维码扫码支付,实现医生诊间缴费及结算,支付方式逐步从“机器换人”过渡到“手机换机器”。人工窗口数量减少,但也支持微信和支付宝结算方式。目前,全市门诊智慧结算率已达到95.62%。

    各市级医院还进一步完善住院收费结算功能,在病区放置了自助服务机,部分市级医院探索实现在病区护士站、病区自助缴费机上进行出院结算的功能,还有部分医院推行床边结算服务,全市住院智慧结算率已达到92.31%。

    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宁波”和“健康宁波新闻版”还特别开通了报告查询功能。患者只需登录该微信公众号,在医疗服务功能中选择报告查询模块,在弹出的页面中输入验证码,然后选择查询检查单或检验单,即可自行选择时间段查询相应的检查报告或检验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现场取报告。

    采访中,正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看病的张先生深有体会地说,现在上医院看病,挂号、付费、取检查报告,只需一个手机就能全部搞定,再不需要跑上跑下了。

    

    “云医院”上线五年余 就诊配药“坐享”便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王先生深刻体会到“云医院”带来的便利。有一天,王先生突然胃疼,可又不敢上医院就诊。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试着进入“云医院”平台,很快就有一位医生在线上接待了他,问明病情后,给他开了处方配了药,当天下午,他就收到了快递过来的药物。“真是太方便了!”王先生感慨道。

    其实,疫情防控期间,“云医院”已成为很多市民就医的第一选择。今年上半年,基于宁波“云医院”平台互联网在线诊疗11万人次,同比增加55%;“云医院”平台还在全市1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出医保药品配送入户服务,上半年实现线上药品配送7.9万人次,同比上升12%。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认为,“云医院”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缓解了这段时间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也减少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2014年9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云医院”建设。2015年3月,全国首家“云医院”在宁波上线运营。患者上网向医生预约时间,医生通过网络视频或电话看诊、开处方,处方药物快递上门——一种全新的“云看病”方式,开始走进宁波人的日常生活。

    “云医院”提供两种服务:一是特定病种的签约患者直接通过“掌上云医院”APP问诊,医生开好处方,患者到合作药店取药或享受送药上门服务;二是患者在社区问诊,社区医生通过“云医院”平台与大医院专科医生互动,在其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目前,全市已建成44家远程会诊中心、273个“云诊室”,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了远程会诊中心。共有7326名临床医生在“云医院”平台注册开展网上门诊,提供“足不出户,线上问医”服务。截至目前,吸纳全市80%医疗机构的“云医院”平台已开设32个专病专科,累计注册患者近23万人,为72.5万人次提供在线咨询及配送药服务,最高日处方量突破8000张。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宁波“云医院”平台还新上线了“远程医疗”服务。由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等多家国内顶级三甲医院权威专家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内容包括远程影像会诊、远程门诊和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服务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用户只需用手机在宁波“云医院”平台上预约这项服务,就可与北京和上海的知名医生“一对一”看诊,足不出户享受京沪优质医疗资源。

    在“云医院”大放光彩的同时,我市还借助智慧医疗推出了“自助微诊室”“智慧云药房”。慢性病患者需要复诊、开药,不用再去挂号找医生,只需持身份证或医保卡到“自助微诊室”,就能完成基本的身体检查。医生通过视频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凭电子处方到隔壁的“智慧云药房”就能领取药物。

    市民张先生体验了一次“智慧云药房”后开心地表示,“智慧云药房”就像是一家无人超市,而且24小时营业,真的很方便。

    

    上级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诊断水平

    

    

    

    几天前,宁海县梅林街道李女士的儿子不幸脊柱受伤,急需拍CT确定受伤位置。让李女士一家感到庆幸的是,位于家门口的梅林卫生院就可以做CT检查,检查情况还能立刻上传到宁海县医学影像中心,由那里的医生作出诊断。“现在检查都不需要赶去县城了,家门口就可以拍片子,而且还有县城的医生给看片子,比以前方便多啦!”李女士感慨道。

    医疗卫生资源区域一体化实施以来,宁海县第一医院成立了县医学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层医院做X光、CT检查,检查结果实时传送至医学影像中心,由宁海县第一医院的医生进行审核诊断。业内人士认为,区域医学影像中心的成立,提高了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断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诊,减少了患者转诊的频率,为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目前,我市已建成10家区域影像中心、6家区域心电中心、6家区域临检中心、3家区域病理中心和1家区域超声中心,通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基层初诊、上级复核”的方式实现上级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断水平。

    通过区域一体化,在基层医院住院的患者还能享受到上级医院医生的实时查房。近日,记者在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看到,一辆安装着高清摄像头和语音设备的移动查房车被缓缓推入病房,精准地录下患者的声音与画面。“你好,请问今天感觉怎么样?”30公里外,县第一医院余梦蕊医生通过5G网络开展实时远程查房,与患者进行了高清流畅的视频交流。

    “娄大爷,看了你的报告,情况还好,诊疗方案稍微调整一下就好了。”余医生与同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对70多岁的娄大爷进行会诊,他们详细分析了患者的病情,确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在这场5G远程会诊中,超快速的数据和图片的共享,让医护人员如同坐在同一个会议室面对面交流讨论。“5G远程会诊能够支持远程高清视频会诊,让患者在基层医院也可以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为患者节省了时间,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宁海县卫健局局长李乃江表示。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认为,信息化时代,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将是大势所趋,而智慧医疗在让患者感受到便利、省心的同时,也促使医疗资源更趋向公平。

    

    发展智慧医疗 还需解决三大问题

    

    

    

    其一是行业人才短缺。不管是医疗领域的人才,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制约智慧医疗的发展。

    其二是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医疗行业细分领域众多,数据收集难,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同时因为缺乏大量临床验证,导致目前医疗科技成熟度不高。

    其三是相关法律规范不够完善。我国对于医疗智能设备和技术应用的管理与法律规范尚未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或事故时的定责问题无法解决,同时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相关伦理道德问题也尚未厘清,这些都导致了技术商用普及的困难。(陈敏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