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丽珍 绘 |
马全和 宁波被评为文明城市,给市民传来了幸福的喜讯。客观地讲,精神文明与生活幸福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缺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精神文明是幸福生活“半边天”,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的生活是不能幸福的。可以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我们该明白,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内涵。精神文明需要迎头赶上,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让老百姓有真正的幸福感。 精神文明对于小康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个人来说,精神文明就是一笔财富,是家庭兴旺发达的根基。试想,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相伴的人,不是违纪就是违法,不孝敬老人、不尊重配偶、孩子不求上进,家庭失去和谐,哪有幸福可言?对于国家来说,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如:不随地吐痰、乘车排队、公共场所不吸烟等,可大大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没有人吃空饷、没有人贪污腐化、主动积极工作,工作效率则高,也就推动了生产,与小康社会越走越近,形成一种如虎添翼的态势。 精神文明的建设,众人拾柴方可火焰高。上级不文明,怎要求下级文明;你不文明,怎要求他人文明;只有人人文明,才能真正文明。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的三点建议:“一是党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党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做好表率,用好载体,建好环境。二是教育机构强化教育功能。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将这项工作融入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注重实践。三是新闻媒体落实传播责任。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只有沿着精神文明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小康社会才能够落地生根。 “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我们追求物质文明是必须,只有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才能“知礼节”。但绝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追求,否则迟早会影响到物质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