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直是深植于宁波的基因符号,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到启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科技争投”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实现了从科技小城到创新强市的跨越,“第一动力”奏响了澎湃的时代乐章! 昨天上午,我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回顾了宁波科技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承担一系列国家创新战略 “先行先试”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项目极少落户宁波,我市科技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1957年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630人,1978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只有21.18万元;1958年全市才成立首个科研机构——宁波市工业研究所;1986年,全市登记的专利仅7件。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四明大地春潮涌动。 1985年,国家启动科技体制改革,科学技术逐渐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三年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技作为“第一动力”,在宁波开始了全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998年,宁波获评“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次年,宁波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全市科技创新爆发式增长,专利授权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8年,专利授权量达4.5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2件,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05年,宁波获得独立申报国家科技奖资格,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96项。 近年来,我市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制出200多个全球领跑、并跑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伴随着科技力量的崛起,宁波也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创新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先后成为首批全国火炬创新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首个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试点示范城市,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等,创新能力居全国城市前十。 国家重大工程中 频频可见宁波科技元素 改革开放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逐渐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主力。 与此同时,宁波大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把创新研究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培育了一批以新技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 1987年,全市新兴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仅3%左右。1995年,宁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3年实施“科技领航”计划,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至2018年年底,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达12524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56家;全市79家沪深主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有58家,占比达73.4%,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企业创新主体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节攀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25.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1.1%,涌现出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批发展强劲的前沿产业。 “天宫一号”“嫦娥”“蛟龙号”等“上天入地”国家重大工程中,频频可见宁波科技元素。 技术、人才、平台、资本 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 近年来,宁波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逐步建立起涵盖技术、人才、平台、资本等要素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2018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科技争投”专项行动,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 在平台建设方面,2007年,宁波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之后,又相继建设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高能级创新平台;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谋划布局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 在人才方面,目前,我市拥有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6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751人,带动引育高端人才团队项目1800余个、海外人才1.3万余人。仅2018年,全市就密集引进高能级大院大所12家。2018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在资本投入方面,我市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补助和税费减免力度,同时成立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大市场、启动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41.9亿元,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0.36%提高到2.46%。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宁波已成为全国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之一。 记者 徐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