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其自然”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信件。 |
在宁波,每年的11-12月,一个温暖的约定都会如期而至——“顺其自然”。对这片土地而言,这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成语,而是慈善的代名词,更是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金名片。2020年11月27日,“顺其自然”再次捐款103万元。22年来,累计捐款金额达1258万元。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这是他(她)行善路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这是人们对他(她)20多年来匿名捐款上千万元的褒扬。 22年前,“顺其自然”就闻名宁波 这个爱与温暖的故事要从1999年说起。 1999年12月,那时,宁波市慈善总会刚成立不久,首次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12月6日上午,当时的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项秉炎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 “尊敬的领导:您好!从媒体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发了众多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分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币5万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落款是“顺其自然”,信中附寄了5张各1万元的汇款收据复印件。 这太让人惊讶了!在那个年代,5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项秉炎拿着信看了好几遍,之后把信交给了工作人员,叮嘱他们尽可能找到这个人。 钱是从当时的江东百丈邮政支局分5次汇出的,留下的地址为“江东1号”。可经过寻找,这个地址根本不存在。而办理业务的邮局工作人员也只是记得,寄信人是位30多岁的女士。线索就此中断。 2000年的同一时间,慈善总会又收到了一封类似的信件。这次,“顺其自然”一下捐赠了20万元,还在信中表达了在贫困山区建一所学校的愿望。从那一年开始,慈善总会把“顺其自然”的捐款全部用在助学上,有些资助贫困的大学生,有些用于新建校舍以及校园设施的添置。 在用好善款的同时,寻找“顺其自然”的脚步也没有停下。起初的几年,宁波市慈善总会曾通过媒体“隔空喊话”,希望能够取得联系;也曾有一次大型寻找“顺其自然”的网络直播,短短两个小时内,在线访问人次就达到8万左右。 但“顺其自然”始终没有出现。 从一个人的秘密到一座城市的默契 就在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渐渐习惯了和“顺其自然”的这种默契时,从新疆、湖南等很多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地区打来的电话接踵而至,都要求寻找一个来自宁波的捐助者,名字是“风调雨顺”。 当看到各地传真过来的汇款单据的复印件时,工作人员们大为震惊。“风调雨顺”汇款单及信件上的笔迹,竟然与“顺其自然”的笔迹一模一样! 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工作人员总结出了他(她)捐款的规律:通过宁波市各处邮政网点或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所汇款;汇款人地址是虚构的,如江东1号、中山西路8000号、蓝天路3000号;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否则需要署上真名),汇款人署名是“顺其自然”,或这几个字的不同组合及延伸,如“顺其”“自然”“然其”“顺顺”“风调雨顺”等。而最初几年,具体执行汇款的有女有男。 理解捐赠人隐名的意愿,也是对爱心人士的一种尊重。因此,从2002年开始,市慈善总会正式放弃了寻找这位神秘人士的念头,宁波市民也逐渐形成了共识,让这个美丽而模糊的身影一直这样保持下去。 把善款用好,将好事做实。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在每年接到“顺其自然”的捐款后,宁波市慈善总会都会公布上一年捐款的去向及用途,这无疑是对“顺其自然”多年信任与托付最好的回报。 中新社浙江分社浙东采编室负责人 方堃 专家点评 “顺其自然”是国内连续隐名捐款持续时间最长的宁波爱心市民。在22年时间里,年年献爱心,个人持续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达1258万元。 媒体曾追寻过“顺其自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相信轻而易举就能找到,但宁波社会各界选择了尊重他(她)的意愿,全城呵护“顺其自然”的小小心愿。 在我看来,“顺其自然”出现在宁波不是偶然的。“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一直以务实、低调著称;宁波人崇尚恬淡实惠,在创造价值中获得成就感。“顺其自然”出现在宁波,是其厚实的慈善“质地”使然,已然成为这片土地的精神地标。 圣贤之学,俱在践履。我们共同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与“顺其自然”同行。 在宁波,他们都是“顺其自然” 行善不欲人知,在“顺其自然”的影响下,这些年来,隐名捐款在宁波蔚然成风。 在北仑,近年来有位匿名捐款的爱心人士,被当地群众称为“小顺其自然”。从2010年4月开始,这名爱心人士每月都以“佚名”的名字,通过邮局电汇的方式向北仑区慈善总会捐款,每次备注的都是“退休金”。捐赠金额也从最早的每个月几百元逐年递增,到目前已经捐了129笔。 像这样温暖的故事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宁波市隐名捐赠群体的捐赠次数已超过5000多次,总额近5000万元。 除了捐款,还有许多人身体力行奉献爱心。支教奶奶周秀芳、毛衣奶奶韩翠菊、烟头奶奶高云香……“顺其自然”和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让“爱心宁波”这棵大树根深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