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高新区资规部门公布已经批复的梅墟历史地段规划调整方案。 梅墟历史地段北至甬江南侧岸线,南至规划的甬江大道,面积约23.4公顷。 规划将梅墟历史地段功能定位为“桑梓梅墟、科创客厅”,打造宁波市内独特的,集历史文化、科创展示、创意研发、商业休闲、居住生活为一体的复合型滨水城市公共空间。 延续保护规划“一江、一河、一街、一碶闸、鱼骨形街巷”的空间格局,梅墟历史地段将形成如左图所示的“一心五组团、π型蓝绿轴”的规划结构。 “一心”:即以高产碶为中心连接渡驾桥江两岸的活动空间。 “五组团”:分别为智慧人文水乡体验西片区、梅墟历史地段复兴西片区、梅墟历史地段复兴东片区、智慧人文水乡体验东片区、东端工业文明展示区。 “π型蓝绿轴”:即横向滨江景观带、竖向的渡驾桥江景观轴和梅墟路隧道顶端绿化广场景观轴。 梅墟曾有“鄞东第一商埠”美誉。梅墟历史地段内有大量历史遗存,包括建于1908年、已有110多年历史、培养了多位院士、沙孟海也曾在此任教的“求精学堂”,保存完好的古街区东一街,外来建筑风格的张宅、200多年历史的陈宅、明代的荣锦坊残柱,以及船坞船台等工业遗存等。 此次规划调整,在延续《宁波市梅墟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0)》刚性规定的基础上,明确了肌理保护、历史街巷保护、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环境要素保护等历史文化保护要求。记者 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