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CT”治未病,红外热成像破译健康“密码”

    李先生最近3个月身体不适,乏力、头晕、胸闷、怕冷,颈肩酸痛、舌苔白腻……他做过多项检查,服用了中药、西药都不见好转。听说镇海区中医医院(龙赛医疗集团总院)治未病科开展红外线检测,能分辨人的体质,助力对症下药,他慕名找到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包科颖医生。

    红外热象显示,李先生为阳虚体质,心阳不振,脾胃虚寒。有针对性地吃了两周中药,加上艾灸治疗,李先生症状好转,复查红外热像,提示脾胃虚、心阳虚症状已明显好转。

    包科颖介绍,医用红外热像技术通过探测人体体表的温度变化,可了解人体脏腑、经络的寒热信息,能让人体亚健康状态清晰地呈现出来,从整体上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和脏腑的阴阳盛衰以及潜在的疾病信息。

    李先生为阳虚体质,较其他人群而言,此类人群更容易出现畏寒等阳虚现象,即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内寒等症状。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面,人体各种脏器也是如此,阴阳两项中的某一项过多或过少时,会打破阴阳平衡,体内脏器会出现相应的疾病。中医根据阴阳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等。其中阳虚体质人群大多是因为体内阳气失温煦,也有少数人群的阳虚体质是后天久病伤阳、长期外受寒邪所致。阳虚体质人群常可出现畏寒、四肢发凉、腰膝酸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因为阳气具有推动、温煦的作用,阳虚时会导致膀胱泄泻不佳,因此阳虚体质人群还会出现夜尿增多、小便清长等表现。

    那么,阳虚体质人群该如何日常养生呢?包医生建议:阳虚体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可适当多进食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阳虚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治疗,还可进行艾灸、针灸、拔罐等方式,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激发体内阳气的目的。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孙妃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