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雾缭绕、湿润多雨的江南山区,生长着一种常绿小乔木,它经风雨、沐春光,至端午时节方孕育出颗颗浑圆球形、暗红透紫的甜美果实,它的名字叫“杨梅”。杨梅,属杨梅科,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河姆渡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时代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杨梅生长,宁波的杨梅以其颗大、色艳、汁多、味重而名噪海内外。 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梅有“止渴、和五脏、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功效,如盐藏而服,能去痰止呕吐,消食下酒。杨梅果肉富含纤维素、矿物元素、维生素和少量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被誉为“果中玛瑙”,后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大诗人苏东坡对杨梅曾经有“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的高度评价。杨梅除了作为果品有益健康以外,在我看来,它还备“三德”:一是内核坚硬,刚强坚韧,具山之精髓;二是容貌出众,美艳绝伦,得花之魂魄;三曰滋味甘甜,益气养生,得水之灵气。这山精、花魂、水气,铸就了人世间的果中珍品。我也酷爱吃杨梅,每当鲜杨梅上市,我能一次啖几斤而牙不酸肚不疼,吃了还想吃,真是美味至极。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次寻梅之旅,还是我爱情的见证。 那是20年前的事了,也是这个时节,我与她相约郊游,大致方向是市区西北的丘陵地带,因为那儿盛产杨梅,可以顺便一饱口福。当时我们刚相识不久,所谓的朋友关系并未确定,周末来一次寻找杨梅之旅,虽属率性随意,但也许能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吧。那天清晨,我们带干粮、骑单车出发了,沿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出了城区,沿路小村渐行渐远,过一古镇,公路两侧青山越来越高、越来越陡。经向田边老农询路,得知不远处黛青色的山岙内即有杨梅林。自行车在简易石子机耕路上颠簸着艰难前行,偏偏老天爷有意要为难我俩,还未近山岙入口,刚才山间灿烂的阳光,竟已变成了云雾笼罩,一会儿,洋洋洒洒的小雨伴着山风飘过来了。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仓促间未曾带雨具,撤退则功亏一篑,前进则风雨相阻,而且不知还要走多久才能见到杨梅林。怎么办,我非常纠结,万一淋雨后她受寒生病呢、生气责备呢?但是她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而是继续迎风冒雨推车上坡前行。她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人海茫茫,知音难求,虽说一路劳顿、日晒雨淋、道路泥泞,但她镇定自若、谈笑风生的样子深深感染了我,那些顾虑也随之打消了。 山间小道,人迹稀少,天空晦暝,风斜雨细,我们相伴行走于泥泞的小道,犹如穿行于漫漫幸福的时光隧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功夫不负有心人,曲折的山路再走几段,雨停了,鸟叫了,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小村落边的树林里,空山新雨后,千棵万棵压枝低的杨梅,正含笑等待着我们的来临。 寻梅之旅让我们满载而归。虽然返回市区时老天爷再次发威下起暴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愉快的心境。是寻梅之旅让我们心心相印、心手相牵,是杨梅让我们终成眷属。这寻梅之旅,就是我们的爱情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