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无小事,事事需用心。” 教室里充满孩子和老师的欢笑声。 受访者供图 |
好奇心是儿童创造力的重要特征。余姚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二班的班主任沈玲烨在幼儿教学中,跳出传统教学中的思路框架,避免反复说教、强制灌输,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积极、灵动”的教学风格广受孩子喜爱。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创设的手影表演舞台受孩子喜爱 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时大时小、时隐时现,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能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 沈玲烨老师注意到这一现象后,创设手影表演舞台,只要有兴趣的孩子都可以上台表演,“演什么”“怎么演”全由自己决定,就连道具、布景等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时间,这种开放式的表演活动大受欢迎,每次开演前孩子们踊跃报名。 上学年,《龟兔赛跑》剧目开演,虽然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但搭配手影表演还是第一次,吸引坐在台下的大批小观众迫不及待准备观看。 参演的4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制大树等道具,他们将故事原有的台词按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轻松、有趣的表演吸引大家目光。 比如,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拼命地爬。兔子看不起乌龟,认为赢过它太轻松了,决定先打个盹。故事情节到这里,表演兔子的小朋友自由发挥用手势比了一个睡觉的姿势,还模拟“呼噜噜”的睡觉声,惹得台下孩子哈哈大笑。 剧目最后,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表演乌龟的小朋友用手影和声音传递喜悦的心情。这时,台下小朋友深深地融入故事情节中,自发为精彩的演出鼓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直呼:“太有意思了!下次我也想上台!” 教室里时常会传出欢笑声 “教育无小事,事事需用心。”沈玲烨一直希望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学中她有意识地以孩子的兴趣为本,深挖教材、设计教案,开发出各种研究性课程,如研究蜗牛爬行后留下的齿痕、推广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塑等。 她乐于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上好课,并先后在宁波市区及余姚、慈溪、宁海等地进行教学示范,给听课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小事。沈玲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管理,下课了,孩子们要排队领取小本本,但一拥而上并不安全。这时,她就会邀请小朋友一起玩“侦探游戏”,根据衣服上的颜色、图案、类型等提示信息,找到对应的那个人。“小侦探”们“破案”后就和被猜中的人一起去领取本子,让原本枯燥的排队点名变得有趣。 于是,教室里时常会传出欢笑声。孩子们说:“沈老师的笑有魔法,她一笑,我也笑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都飞走了!”孩子们从不吝啬表达对沈玲烨老师的喜欢,一个个拥抱,一声声爱的告白,这是双向奔赴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