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宾和主持人聊“英语作业设计新视角”。 |
“教师需要把作业设计从‘分化’转向‘整合’”“多样化单元作业设计让一份份作业成为一件件美妙的思维艺术品”……“双减”下,英语作业设计从何着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有趣有料更有效”的英语学习体验? 近日,《甬上师说·名师讲堂》第七期如约开聊。在直播间,嘉宾老师们开启英语作业设计新视角,让不少家长受益匪浅。 《甬上师说·名师讲堂》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幼师高专)主办,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现代金报联合承办,以访谈栏目形式呈现,每月一期,邀请学科名师做客直播间,为孩子的学习成长赋能。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从学习工具到育人途径,作业改革为作业设计指明方向 “随着2022版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业的理念、价值和目标有了一定的变化。”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督导科科长俞东谈到,传统的作业以“认知”为本位,落实到英语作业上,往往较为机械和单一,而现在,作业的根本任务被激活,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成为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去年12月,浙江省发布中小学10门学科的作业管理标准,对初中英语作业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比如,针对学生不同学情设计分层作业,即便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也都能够在作业上获得成就感;鼓励布置跨学科作业,探索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业。同时,教师要全面、深入地对作业情况进行归因分析,养成以作业的诊断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的良好习惯。”宁波市名师李新华说,这些既是政策的要求,更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从“分化”到“整合”,多元作业设计更易激发学习兴趣 节目中,俞东认为,在新要求下,教师需要把作业设计从“分化”转向“整合”,“我们从单元视域的角度来进行整体设计,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俞东以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业举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职业。“第一课时是基础性作业,让学生进行读写,第二课时是拓展性作业,介绍家庭成员并进行适当地描述,第三课时是合作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们对话,交流各自家庭成员的职业,第五课时是整合性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家庭手账,老师提供架构参考,学生自行设计。”经过这一系列的单元作业,学生对基础的听说读写到多任务的主题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及掌握,“这样的作业,图文并茂,班级内同学之间相互传阅,欣赏学习,既让学生们感受着各作业本身的魅力,也让他们感触到暖暖的家庭温情,充分体现着作业有趣、有料、有效的特点。” 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打破“填鸭式”教育 作业让孩子们巩固所学,夯实提高,而作业反馈,不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作业过程、订正有关错误和积累学习经验,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 “我们学校初中部着力进行了‘学生说题’教学改革探索。就是学生经过认真审题后,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总结的思维过程按一定准则说出来,也就是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李新华介绍道。 过去,“填鸭式”教育饱受诟病,而“学生说题”则实现了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在“说题”过程中,学生从审题,到分析,再到规范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能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学内容记忆更加审核,另外,在同学之间开展“小组说题”活动,也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达到“兵交兵”的学习效果。不过,“说题”也有几个需要讲究的点,“‘说题’的题目要有所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有梯度;在过程中,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尖子生的垄断’。” 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推动有温度的语言学习 除了作业的设计与反馈,作业评价也是作业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也开始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俞东介绍,海曙区教师们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下载优秀的名师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有通过班级圈的方式上传学生的作品,记录成长过程。孩子们可以上传满意的作业,教师、家长、同伴可以点赞、点评其他作业。 “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中考也增加了人机对话考试,这项考试也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说到这,李新华建议,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人机对话微技能训练,针对学生的难点、弱点、容易错点进行及时反馈和精准弥补;在日常,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开展英语口语配音、自由演讲等活动,寓学于乐,“用有效度的课堂、有深度的技术推动有温度的语言学习。” 嘉宾 俞东 宁波市名师 海曙区教育局督导科科长 李新华 宁波市名师 象山县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主持人 傅海燕 宁波市学科骨干 高桥中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