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邢露露和学生们。 受访者供图 |
 |
张旭指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教练员身份为学生提供专业体育指导。 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校园将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退役运动员和校方对此又抱着怎样的态度?专业运动员“进入”学校的路径是否会有所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桦 案例 退役后回学校发光发热 他们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宁波之前已有部分学校聘请了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老师和教练员,并给所在学校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新气象。 来自省队的退役运动员邢露露,是一名短跑健将,曾在第十二届全国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亚军。八岁就开始练体育的她,对体育一直充满着热情,人生的前二十年几乎都在“训练”中度过。 2016年,她来到宁波市慈湖中学担任体育老师兼短跑教练。 她在慈湖中学期间的带队成绩突出:短短几年就带出了7个国家一级运动员,50余个国家二级运动员,三次刷新了宁波市高中组4×100米和4×400米接力跑的纪录,所带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个人第八名…… 这与邢露露的专业素质和努力分不开。 运动员出身的她,非常懂得每个项目的动作要领。比如接力跑中,双手双脚应该在什么位置、重心在哪里、如何发力,她都会跟学生讲得很透彻。“一次不行练十次,十次不行就练百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为止。” “她训练水平高,训练方法更专业更科学。她身上自带的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也能让学生备受鼓舞,学校这些年在田径方面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需要这种专业人才。”慈湖中学的体育教研组长严建荣说起邢露露,直竖大拇指。 像邢露露这样的退役运动员,在学校继续发光发热的还有不少。宁海县华山小学就有三位这样的老师,张旭是其中一位。从宁波体育运动学校退役后,他来到华山小学,从2004年以来一直是该校摔跤队的教练员,见证了学校摔跤队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过程。 “训练了三年之后,学校从2006年开始就年年拿市里摔跤比赛的冠军,拿了十几年。”张旭说,他半辈子都在“搞体育”,看到好苗子总想好好培养,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他们。 心声 “就像一剂强心针” 能留住体育人才 邢露露和张旭虽然找到了发挥自己专长的天地,但回想起刚退役的时候,他们依然忐忑。 “以前只知道训练,退役之后发现自己能走的路很窄。想当教练,不知道去哪里;想当老师,比专业能力我们不怕,但在笔试上我们又不及那些体育专业的师范生。”邢露露用迷茫来形容自己刚进入社会时的状态。 张旭也深有同感,从进学校当教练,到真正考上编制,他花了五年时间。“考教师资格证对我们从小练体育的人来说太难了,我单单普通话等级考试就考了三次啊。” 两位老师的境遇也是广大退役运动员的缩影。 对此,《意见》指出,学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确有必要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的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及结构比例内设置,专岗专用,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 《意见》的出台像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眼睛都发亮了”。 “这样职业运动员退役之后,能走的路就宽多了,以后体育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多。”张旭告诉记者,以前他看到学生体育资质很好,也不敢贸然和家长提让孩子走体育道路。“家长一句反问,‘学了体育,以后能干啥呢?’就把我堵到没话讲了。现在好了,我们也有底气跟家长谈孩子走体育道路了,这样才能留住体育人才。太好了!” 关于晋升问题,《意见》提出,学校教练员的职称层级、岗位等级和评价标准按照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学校教练员执教期间,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提升情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情况、学校体育社团管理情况等,均可作为其职称评审有效业绩。 “设置适合教练员的晋升标准,能让他们安心地扎根在教育事业。”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宁波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朱水敏这样认为。 期待 增设教练员岗位 能提升学校体育竞技水平 如今,国内的各个学校都有体育老师,为何还要增设教练员岗位? 象山县第二中学的张春良作为一个从教近30年的体育老师,他认为,目前体育老师在学校里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如果要挖掘和培养出优秀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就需要更专业的教练员。 “退役运动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个岗位。既能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又能提升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张春良希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优先选择小学和初中去教学。“体育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好苗子也是越早发现,越容易培养。” 将专业运动员输送到学校继续发挥所长固然是最理想化的状态,但后续依然需要考虑到家长、学校的实际情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每个学校对体育竞技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也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教练员这个岗位。”宁波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马杨旭认为,让教练员真正到需要他的地方,也需要进行事先协调沟通。 在朱水敏看来,《意见》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编制”难题,能有效推动“体教融合”走向纵深发展。但要让退役运动员真正进入教育系统,还是要关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项目设置是否合理,并探索适合运动员“进来”的路径。 记者在海曙区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在招音乐、美术、体育等教育人才时,已实行技能测试在前,笔试面试在后的方式。“这样就能避免有专业技能的教育人才第一关就被‘卡’,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进入到后续的环节。”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