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欣(左)和丈夫李先生。 |
|
康复后的郑欣在家里弹钢琴。 |
“陆院长,儿子开学了,昨天我开车送他去的机场,还不错吧?”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病专家陆滢主任医师的门诊里,前来复诊的郑欣(化名)笑呵呵地说。 看着眼前的这位老熟人,陆滢感慨万千。2年间,郑欣两进两出ICU,是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丈夫搬把躺椅全天守在ICU门口,一起把她一次次从鬼门关拉回,才让她重新拥有了平凡却来之不易的幸福。 惊心动魄 两进两出ICU 2021年9月,39岁的郑欣来到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求医。当时,陆滢就发现郑欣的白血病已经非常危重,白细胞超出正常10多倍,全身凝血功能严重紊乱,化疗风险极大。但如果不化疗,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医生,我们还有2个年幼的孩子,希望你们尽力救治,我们相信您和您的团队!”郑欣的丈夫李先生恳切地说。患者和家属都没有放弃,医生更要坚持,陆滢决定为之一搏。 整个科室紧急讨论后为郑欣制定了个体化化疗方案。陆滢预判,郑欣的情况可能会加重,她要求团队加强监护。果然,就在化疗当晚,郑欣出现了急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凝血系统崩溃,血液科团队联合ICU(重症监护病房)连夜抢救。经过3天的“鏖战”,郑欣的肾功能、心功能、凝血功能竟然都奇迹般地恢复正常了,3天后从ICU转回普通病房。 然而,就在郑欣转回血液科4天后的清晨,又出现肺泡出血,这是一种致死率高达80%的并发症!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但病情还是不可避免地持续发展,郑欣不得不再次被转入ICU。那段时间是郑欣夫妇俩最灰暗的时刻,整整20多天,郑欣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其间还反复感染各种超级细菌。根据评估,郑欣就算熬过来,由于长期昏迷,也会对智力产生影响。 但专家团队和李先生都没有放弃。李先生专门买了一把躺椅,日夜守在ICU门口。那段时间,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家属都记住了他。事实上,李先生也是一名血液病患者,曾经还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身体并不好,但他希望妻子康复的心比谁都坚定。 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奇迹再次发生了:郑欣苏醒并成功拔管,再次转回普通病房,并一天天走向康复,记忆也完全恢复。 3个月后,不幸再次降临:郑欣白血病复发。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疾病缓解后立刻移植造血干细胞。不幸中的万幸,郑欣经过一个疗程的温和化疗后,病情总算得到控制,并和她妹妹配型成功。但她的五脏六腑已经在之前的化疗中经受过严重损伤,全身还带有超级细菌,可以做移植吗?血液科专家团队对郑欣的病情进行反复讨论,得出了可以继续做的结论,这也是她与病魔博弈的最后一次机会。 病情反复 移植路上险象环生 “我老婆已经两进两出ICU,什么结果都可以承受,请你们放手去做!”李先生诚恳地对陆滢说,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郑欣带着所有人的祝福进入移植仓,开启了又一段险象环生的求生之路。 这期间,她突然出现腰痛,痛到动弹不得,需要专人进仓照顾;炎症指标越来越高,高到爆表。经过陆滢反复调整用药,最终明确是超级细菌感染。对症下药后,郑欣的腰痛减轻,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仓的那刻,她与丈夫相拥而泣,在场的医护人员也感动落泪。 移植之路就好比过五关斩六将,漫长又风险重重。出仓不久,郑欣合并了移植后最为严重的2个并发症:肠道排异和移植后血栓性微血管病。任何一项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危及生命,好在她都挺了过来。经历了长达3个多月的治疗,郑欣终于出院回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多月后,郑欣的腰痛再次加重。起初的报告看起来像是腰椎结核,但经过了一系列的排查后被否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减轻,但复查时却发现病灶增多。与此同时,腰痛又一次加重,炎症指标上升。 到底是超级细菌变异耐药?还是其他细菌感染?找到明确致病菌迫在眉睫,否则即使白血病不会要了郑欣的命,感染也会要了她的命! 陆滢立即组织开展多学科讨论,血液科、骨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专家进行讨论,制定了严密方案。影像科花了整整2小时精准找到位置,对郑欣进行了4个部分的穿刺,穿刺结果全部送检全基因组测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份标本里都找到了嗜麦芽假单胞菌。这是一种致病性不强但清除异常困难,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细菌。谜底终于解开,为了更好地治疗,血液科团队查阅了文献,并邀请了国内知名感染科专家一起指导治疗。 3个月过去了,郑欣的各项指标走势良好。她从不能下地、不能坐立,到可以自行在家行走。更让全家人高兴的是,在她移植治疗的9个月里,她的儿子顺利考上大学,一切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战胜白肺 大年十三出院回家 去年12月,免疫力低下的郑欣不幸感染导致大白肺。那时候的她高热不退,四分之三的肺都变白,面罩吸氧只能勉强维持她的最低需求。 住在血液科病房时,ICU主任多次前来会诊,并告知李先生:“再看一天,明天还没有控制住就又要去我那里了。”这意味着,郑欣从ICU出来的机会非常渺茫。 那段时间,李先生带着放寒假的一双儿女天天守在病榻前,希望给予郑欣对抗病魔的力量,期待她像之前那几次一样走出困境。 陆滢带领团队不分日夜地精心照料。大年三十那天,郑欣的病情稳定,出院回家过年。“陆院长,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新年。”走之前,郑欣紧紧握住陆滢的双手,不住地落泪。 此后,郑欣定期在门诊调药。目前,她的免疫抑制剂用量已经非常小,随诊时间也从每周一次延长至现在的每月一次,腰痛完全消失,每次出门自己开车完全没问题。而且,她已经逐渐恢复了工作,空闲时还能在家弹弹琴。 “陆院长,现在我要开始锻炼身体,减减肥啦,下次见面就会见到一个苗条的我!”郑欣笑着说。 看着曾经一次次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病人如今恢复得如此精神,陆滢也很开心。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叶佩佩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