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求“性别平衡”引来“教育不公”
部分高校录取划分“男女线”引发争议
新华社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布的全国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中,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在划分“男女线”的地区,女生最低分数线普遍高于男生,差距最高达五六十分。此事引发了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

  大学方面表示,此举是根据部分小语种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决定。而网民们则觉得不能用牺牲女性权益来为男生降低“门槛”。

  男女“同考不同分”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上,在已公布的近20个省份分数线中,有12个省份的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出现“男女有别”的情况。其中包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山东、广西、甘肃等地。 

  这些省份中,大部分地区男女生的提前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存在一定差距,女生最低分数线要求比男生高,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0—60分。如辽宁理科男生比女生低了57分;天津理科男生比女生低58分;广西文科男女分差65分。

  为何在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前,男女生要区别对待?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许多外语类的专业院校,男女生数量的落差一直非常明显,女孩过剩,男孩稀缺。之所以对男女生分数线有不同的划定,就是希望男女生的比例能够更为合理一些。

  “拯救男孩”是否就要“委屈女孩”

  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就出现持续压倒男生之势。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中,女生数量比男生超出约33万。女生偏多就应当区分高考录取分数线?部分专业招不到男生就应当让女生来“买单”?不少网民对这种“逻辑”表示不满。

  大部分网民认为,保持男女生录取比例平衡,不应以剥夺女性权利为代价。“拯救男孩”就要“委屈女孩”,显然是不公平的。如网民“二爷也微博”说:“承认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就更应该推进整个社会的男女平权,而不是顺着社会不公做出另一个不公的行为。”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实行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无可厚非。如网民“热带季风z”说:“不是男女不平等,也不是女性不努力,是因为特定的职业专业发展环境对男性更适合。部分学校只是不希望培养更多出校门便失业的优秀人才。”

  上外校方负责人坦言,按照2012年招生计划,列入上外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主要是俄语、阿拉伯语、朝鲜语、乌克兰语等小语种。这些专业对应的行业目前的确对男性从业者有更迫切的需求。比如,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大多赴中东工作,女性极其不便;当地使领馆、企业等用人单位也更偏向招收男生。

  能否做到更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高考提前批次分男女划分数线的情况其实早就存在,如一些军事类、航海类院校只招男生或男生占绝对多数,而护理、空乘专业则往往都以招收女生为主。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像护理、幼教等行业对男性从业人员需求增加,因此相关专业制定招生计划时也会确定男女生的人数和比例。

  但网友进一步提出质疑,不同招生人数和不同分数线是两回事。上外小语种专业与航空航天、护理空乘专业不可相提并论。更何况,目前就业市场原本就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有网民建议,是否可以增加自主招生的专业数量和名额,选拔特殊小语种专业的需求人才,而不要挤占高考的录取名额。上外英语翻译专业的曹斯杨说,应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课程设置更加多元,从而培养出学生更强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面。

  据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社区民生
   第A5版:广告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时政要闻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国内新闻
   第A11版:国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周刊
   第A18版:周刊
   第A19版:周刊
   第A20版:周刊
   第A21版:周刊
   第A22版:副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小记者
   第A27版:小记者
   第A28版:小记者
   第A29版:小记者
   第A30版:小记者
   第A31版:小记者
   第A32版:小记者
北京劫持地铁安检员男子被击毙
追求“性别平衡”引来“教育不公”
只为雪糕碰到身上 两女吵了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