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曾在报上读到两则十分有趣的民间故事。 一则说的是一个做豆腐生意的小作坊老板,看到丝绸商发了大财,心里痒痒的,也想找门路发家致富。夜里家人商量很久,想了许多发财点子,可第二天一起床,又干起了做豆腐的“老本行”。邻里知道后便笑话他:“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做豆腐。” 还有一则说的是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富人为实现梦想,开始认真准备食物、用具、药品、甚至包括渡海用的船。穷人则不然,稍事准备就上路了,随身只带打狗棍和盛食物的碗。结果若干年后,富人仍在没完没了地准备着,穷人却已完成梦想,周游世界后回到了家乡。 两则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其对心动与行动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诠释:其一,行动源于心动,心动引领、影响、决定着行动。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心如止水”、不为所动,就不会为之采取积极的、正确的行动。其二,心动成于行动,再好的梦想,再大的愿景,再宏伟的计划,不去行动,到头来也只是一场梦。要么如同豆腐作坊老板一样,“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做豆腐。”要么像那个打算周游世界的富人一样,永远没有出发的时间表。 我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行动对成功者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道理人人都懂,可豆腐作坊老板缘何“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做豆腐”?打算周游世界的富人为啥准备多年仍未出门?这值得探究。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一个“怕”字在作怪。另找致富门路,资金不够怎么办?市场打不开怎么办?生意赔本怎么办?要想周游世界,吃的用的不备齐怎么办?语言不通怎么办?途中遭遇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怎么办?……重重顾虑之下,又怎能迈开前行的脚步? 切不可把故事当笑话。现实中,也有豆腐作坊老板的“影子”。有的为干事创业动过不少脑子,有的为振兴一方花了不少心思,有的为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可是落到行动上,却又变得左顾右盼、怕这怕那、步履蹒跚———想的是发展的“千条路”,干的依旧是“卖豆腐”;想的是改革创新的“路线图”,可是总也没有出发的时间表。 要干事,要创业,要创新,总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固然要力求积极稳妥、努力掌控风险,但不能过于强调万全之策、万事俱备、万无一失。因为后者往往意味着机遇丧失。任何事情,只有去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去做,成功的机会只能是零。故此,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当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并非是赞同、支持“冲动”和“盲动”。而是说,凡事既要三思而后行、蹄急而步稳,但要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在没完没了的研究研究、讨论讨论、等待等待、观望观望中,浪费时间,徒耗精力,错失机遇。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还要善于用好道德和法律的尺子,以此来衡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动。一事当前,要看法律允不允许、人民欢不欢迎、良心答不答应,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改善、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