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都市新闻·民主法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洁厕块致癌”谣言
何以能大行其道

  近日,“洁厕块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疯转,经记者多方核实,确定这又是一起网络谣言(5月12日《南方日报》)。

  微信的操作方式简单,发言门槛较低,被人们所普遍使用,但也因此成为网络谣言滋生的温床。据中国新媒体安全发展报告统计,微信谣言中有六成与食品、环境等涉及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有关,因此更能抓住人的眼球。而且,从这种谣言的传播动机和传播内容看,似乎是“利他”的,就是“我可是为你好哟,信不信由你”。

  此类微信谣言往往打着“科学”的大旗。譬如放在马桶里“洁厕块”为何会致癌?该微信借助一个物理学原理———“虹吸现象”的外衣来混淆视听。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化学反应原理”,大多数人是无力判断其真伪的。

  对于造谣者来说,越是具有科学含量的谣言,越容易让人们相信;而对信谣者来说,越是模糊的信息越容易导致谣言。其实,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科学的微信谣言,大多是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譬如一说有毒性,马上就下结论“会死人”;一说有辐射,马上确认“会致癌”。

  微信朋友圈是网络生活中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事关切身利益,需与好友分享”的特征,造谣者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构建自己博学、多知的形象,而一些人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糊里糊涂地跟风转发了,却因此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熟人社会”中的这种传播,使得外部力量的监控和引导很难介入。微信谣言的传播强度不大,但沉淀时间却很长,无法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地辟谣。要治理微信谣言,就要将用户自身、运营者、监管者联合起来,建立健全全面协调的综合治理机制。

  用户自身要增强自我管理和辨别谣言能力,克服盲从心理;运营者则要构建微信平台的应急处置机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删除不实信息、限制转发甚至停封微信账号等措施,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而对于政府监管来说,要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及时 “辟谣”,依法打击造谣者,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法治化管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