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集聚发展 发挥辐射作用

中心村:让村民过上“城市化的生活”

  宁海海头村(贾红军 何 峰 摄)

  本报记者 何 峰

  通讯员  贾红军      

  

  “细雨春润梨花开,万树怒放香雪海”,4月里的镇海区光明村,百亩梨园迎来盛花期,花如雪、人如海,一派“村在景中,景在家前”的景象。

  走进村里,统一设计、统一色彩的农民别墅鳞次栉比,商品房和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内主要路口安装的摄像头,编织成一张保障安全的“天网”。在这里,全市首个村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日夜工作,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近年来,光明村以争创4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引导农村人口集聚,优化农村要素配置,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功培育成为市级中心村。

  在光明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建房、社会医疗保障、残疾人服务、计划生育等事务,村内菜场、医务室、信用社、超市等一应俱全。村民说,住在光明村,和住在城里没有区别。

  随着功能的逐步完善,光明村的集聚作用开始显现。光明村在三个自然村和工业园分别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满足了村民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1.5万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广场上,村民可聊天可健身。舞龙队、腰鼓队、秧歌队、铜管乐队、合唱队、篮球队等20余支文体队伍,定期开展各项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浓郁的文化气息使乡风更有韵味,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中心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集中力量进行打造。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让村民在农村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中心村119个。

  市农办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在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基础上,以打造中心村为抓手,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涌现出象山东溪村、奉化黄贤村、江北国庆村、慈溪万安庄村、鄞州井亭村、北仑下阳村等一大批“宜农宜业宜居”的新型现代化村庄,很好地发挥了集聚和辐射作用。

  宁海海头村,也通过中心村建设,使村庄面貌发生了嬗变。漫步村内,五彩缤纷的盆栽装点着角角落落,中心湖、小公园、休闲广场点缀其中,道路两旁的房屋修葺一新,典雅的灰色院墙围着农家院子,透着古朴的韵味。

  5年前,海头村是另一番景象:鸡粪、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臭气熏天;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风雨飘摇;除了穿村而过的省道,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海头村根据村庄地形地貌,借山造势、借水造景,充分整合资源,提升村庄居住环境。

  海头村对成片的老房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一批有价值的老房子得以保留和整修,如利用老房子建成了村级党建馆。各式鱼篓、渔网、船锚,在乡村记忆馆里述说着当年的故事。文化礼堂、聊天长廊、村级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村民闲暇的好去处。短短几年间,海头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身,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农民新家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