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燕 “汏面汏一鼻头梁,扫地扫一地中央。”这是老宁波揶揄那些做事马虎、敷衍塞责的人所打的比方。事实上,除了小屁孩外,汏面汏勿清爽的人,是很少见的;而扫地扫勿清爽的,却大有人在。不妨以某些大学的男生为代表,瞧瞧他们的寝室,啊呀呀,有的连地中央都是垃圾哎! 说起垃圾,有些话可以聊一聊。首先,什么是垃圾?《辞海》里的定义是:“被倾弃的污秽废物。”不过这个说法比较笼统,对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来说,垃圾的概念是大不相同的。例如,老底子物资匮乏,人们收入菲薄,生活节俭,在老宁波眼里,几乎什么东西都能变废为宝——牙膏壳可以卖钱,鸡鹅毛可以兑糖,碎头发可以换针,破布头可以褙襞(襞,音“八”)……而现在呢,不但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统统被人们毫不犹豫地扔到垃圾桶里,而且不少能穿能用的衣物,乃至旧沙发、洗衣机、电冰箱等庞然大物,也有沦为垃圾的。 毫无疑问,如今家家户户垃圾的数量和质量,可谓是大幅提升了。怎么,垃圾也有质量吗?那当然啦。比如厨余垃圾里既有菜叶薯皮之类,又有鱼骨肉骨鸡骨、虾壳蟹壳蛋壳,当然比只有几张菜叶的质量高啦。老宁波都知道,从前西瓜很少有一只一只卖的,基本上是切成一片一片出售;所以,谁家畚斗里有一两块西瓜皮,就很不错了。而现在,谁不是整只西瓜、整袋水果往家里搬?每天产生的瓜皮果壳有多少?可以说,垃圾的数量和质量,最直观、最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垃圾之外,近年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新型垃圾——诸如电信诈骗、电脑病毒、虚假电视广告等。它们符合《辞海》里关于垃圾的定义,属于必须“倾弃”的“污秽废物”,同时它们都离不开现代的“电”,姑且称它们为“电子垃圾”吧。电子垃圾的表现形式新奇诡异、云遮雾罩,特别迷惑人忽悠人害苦人。 近日媒体揭露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刘洪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个老太脸皮极厚,戏路极宽,演技极高,一会儿是身怀绝技的“苗祖传人”,专卖“苗祖定喘方”;一会儿是妙手回春的“蒙医后人”,单推“蒙药心脑方”;今天号称是专治糖尿病的权威“北大专家”;明天又扬言是征服风痛病的神医“御医世家”……一张面孔变来变去,至少变出九个不同角色,简直成了变形金刚!阿拉宁波人有一句老话,形容特厚的脸皮为:“一边好磨薄刀,一边好敲胡桃。”刘洪滨的脸皮就有这种功能。像她这样的“表演艺术家”,其推向社会的垃圾,何止是这些虚假广告!其实她本身就是一个臭不可闻的垃圾人。 备受关注的山东女孩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猝死案,上月底在山东临沂中院开庭审理。那些骗了徐玉玉学费,令其“心痛玉碎”的七个骗子,也都是肮脏的垃圾人;他们在打给徐玉玉的电话中,所编造的花言巧语,都是有毒有害的垃圾。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同形形色色的垃圾斗争的历史。大家知道,现在生活垃圾的数量和品种日益增加,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好好向日本人学习,这比到日本去买几只马桶盖重要多了。垃圾分类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直接关系。至于新产生的乌七八糟的电子垃圾和垃圾人,除了民众个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外,必须由公权力重拳出击,才能有效保护民众的通讯安全和广告市场的规范。就像徐玉玉案那样,公安、检察机关雷厉风行进行侦查,骗子很快束手就擒。 总之,是垃圾就要统统扫除,不能“扫地扫一地中央”;是垃圾人就要狠狠打击,不能让他们污染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