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杰 鳓鱼,海生鱼类,小首细鳞,状似鲥鱼,肉质甚是飘嫩,只是多刺。明李时珍所作的《本草纲目》曾记载:“鳓鱼,其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而据澥浦老家的渔民描述,他们出海捕鳓鱼时,发现其腹下确有硬质棱鳞,如刀刃一般,且其游速极快,只要鳓鱼一到,其他鱼得统统让路,不敢与其夺饵,否则就会落得个皮开肉绽,一命呜呼。于是我晓得了在清理此鱼时,要挈鱼背不要轻易去碰鱼肚,否则容易受伤。 捕获的新鲜鳓鱼,老家人叫作“鲜白”。如此叫法,有两个原因,一是鲜鳓鱼色泽银白,看上去十分漂亮;二是因为鳓鱼的肚子里有一块特殊的“白”,质如动物肝脏,十分鲜美,这是其他鱼类所没有的。话说回来,对于吃货来说,鳓鱼最好的做法无疑以清蒸为佳。取斤把重的新鲜鳓鱼一尾,洗净,抱盐少时,加生姜、葱段、绍酒,隔水蒸熟后就可食用。老饕们大多知道,鳓鱼最鲜、最可口的部位就是“鱼白”,其嫩如猪脑,回味如嫩腰花。其后是腹部,脂肪甚厚,味如鲥鱼,鱼肉反而次之。明人何景明曾赞鲥鱼“银鳞细骨,美而多刺,鱼中上品,席中之珍”之句,用在与鲥同为鲱科的鳓身上亦恰如其分。 老话说:“五月十三鳓鱼会,日里勿会夜里会”,在儿时记忆中,每年鳓鱼汛期一到,镇上的渔业队准时出海,将捕获的上好“鲜白”一分为二,一部分送到镇里的供销社出售,另一部分腌制成“三抱鳓鱼”,当作“压饭榔头”。其过程需三道工序才能完成。第一道工序:首先把刚捕获上船的鲜活鳓鱼,用一根尺把长的竹竿从其鳃孔插入,通过腹腔直达肛门,将卤汁灌入鱼肚内。再用鱼重量10%的盐抄咸,所谓“抄咸”就是将大批量的新鲜鱼集中一起用盐搅拌一次,这就叫“头抱”。第二道工序:将“头抱”鳓鱼从缸内取出,搁置一段时间后会流出血卤,待血卤排尽后,一手捏起鱼头掀开鳃盖,另一手取一把盐将鱼的两面自尾部开始,逆鳞向头部抹盐,一直抹至鳃部。然后顺着用竹竿捅过的鱼腹腔,用手指向内塞盐,最后把鳓鱼一层层放入缸内,压上竹条、石块,这叫“二抱”。第三道工序:一个月后,将“二抱”鱼出缸,重复在鱼体上抹盐和在腹腔内塞盐一次,然后再入缸,并压上竹条和石块,将“二抱”原卤汁灌入至超过鱼面,这就叫“三抱”。之后再等三个月,三抱鳓鱼就制成了。由于是良心制作,所以澥浦所产的三抱鳓鱼名扬杭甬绍地区,据说以前连上海“邵万生南货号”也有出售,虽然价钿卖得比其他出产地高一点,吃货们仍趋之若鹜。 制成后的三抱鳓鱼外表呈金黄色,肉色粉红,肉质坚韧、浓香。可以放较长时间作长下饭。食用时,咸鳓鱼去盐花用清水漂淡,切段,加点绍酒清蒸就可。先入口咸而清苦,转而有纯香,进而生津滋口。当咸鳓鱼吃剩骨架时,加醋、葱花、猪油、味精少许,用滚水冲入,或略煮,即成一碗“咸鳓鱼汤”,仍鲜美异常,别有滋味。而用咸鳓鱼炖肉饼子或蒸蛋,则是道咸鲜合一的佳肴,肉、蛋借鱼的咸味,鱼借肉、蛋的鲜味,一品双味,各得其妙,颇合本地人胃口。 更令人称奇的是,吃剩的鳓鱼骨还另有妙用。我就亲眼看见过父亲用鳓鱼骨做成一只仙鹤的场景。他先用吃干净的鳓鱼头骨做鹤身,把鱼头骨吸空,于是上面就有许多小洞像榫眼,这时,父亲取来鱼眼下面的两根鱼骨,拼到鱼脑下的榫眼里,成为鹤腿。把鱼嘴上弯弯的唇骨,插到脑骨前作为仙鹤的脖子和嘴。鱼鳃两边的片骨插到脑骨两边,就成了鹤的双翅。就这样,借鳓骨间天然缝隙,巧为插合,顷刻拼成一只玲珑剔透的仙鹤,其尖喙曲项、展翅翘尾、瘦腿细趾清晰有序,一副昂然独立、振翅欲翔的姿态,一只仙鹤就栩栩如生地站到桌子上,令人称奇。在制作过程中,父亲没有用到任何工具和辅料,可惜当时年少,无心讨教,终成绝响,徒留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