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温校史 是促进党史学习的 一种有效途径

    2021年是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且不少大学、中学也迎来了各自的建校100周年或110周年大庆。一个世纪前,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世界处于大变局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伴随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觉醒的仁人志士们怀揣“教育救亡”之热忱,致力于办学兴教,创立了一批大中小学,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成为所在区域乃至蜚声国内外的百年名校。

    这些百年名校、老校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与改革大业培育了无数人才,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一部学校发展史,与党的发展史、国家发展史交织在一起,见证着、创造着党由小变大、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变迁,笔者以为这些学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利用好校史资源,其他学校也可以挖掘各自长短不一的学校办学史中蕴含的党史教育素材。

    之所以强调校史在党史学习中的独特价值,不仅是因为它的确包含了诸多党史学习元素,更为重要的是校史之于这所学校的师生、校友具有更为紧密的情感联结,能够以更为亲切可感、鲜活生动的内容和形式为他们所看到、听到、触摸到、体认到,这种作用力、影响力虽并不能泛化到所有人,然而针对特定学校的人群来说却显得自然亲切、润物无声,直抵情感的最柔软处、灵魂的最深层处。

    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学校在筹办校庆的时候,在校史整理上也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建校史馆、编纪念册、拍纪录片等,这些自然是必要且有益的,但往往停留在史实罗列、成果展示等浅表层面,其感染力、教育力较为有限,很多师生也是看过算数,浮光掠影,一知半解,难以产生认知同频、情感共鸣,也就不能很好发挥校史的教育价值,更难以有效促进党史学习。

    因而,我们尚需在校史的挖掘、整理和呈现上动脑筋、下功夫,找准校史与党史的结合点,用育人情怀、教育智慧、文化素养、开放视野,以年轻一代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诸如校本课程、主题班会、人物专访、演讲辩论、文艺演绎、重走来时路、互动实践等,把学校办学历程中一些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阐发得更加有血有肉,呈现得更加丰满立体,发出好声音、讲好故事、传正能量,使校史真正入脑入心,融入师生的文化基因里、情感血脉中。在刚刚结束的镇海中学110周年校庆相关专题论坛中,该校推出了两堂公开课《烽烟战火中的“家书”》《追寻爱国记忆,传承爱国基因》,巧妙结合学校历史和文化元素,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是校史重温与党史学习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效仿。

    王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