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仿治 前不久接阿姨出院,那位姓李的护工一直送阿姨上汽车。临行前,我对李大姐10天来精心周全的护理表示感谢,她笑着说:“呒告格呒告格,我该是门门将格(没关系没关系,我这样做是应该的)。”我听了,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我首先佩服她那一口地道的宁波话。她是江西人,来北仑打工才3年。虽然她在医院里做护工,每天直接接触许多当地人,有利于学会本地话,但是,能把本地话学得那么地道,连“门门将”这样比较“土”的词也能脱口而出,且用得如此得体,这就非常难得的了。我想,她除了有语言天赋外,一定在学本地话上很花了一番功夫。大家知道,本地有不少人要为老人请保姆或护理员,总有点不想请来自外地的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不通,难与老人交流。而她能把宁波话学得那么熟,这个关就容易过了。 我更敬佩她为病人着想的好心肠。“门门将”是我们宁波的一个方言词,意思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要说护工完成她的护理工作,那当然是“门门将”的,因为她拿了工资。但是,这位李大姐是用她的心去做护理工作的。她凭自己对医院的熟悉,自告奋勇指点病人家属如何办手续;夜里宁可多起来几次,努力让病人上厕所上轮椅减少痛苦……从她的一言一行看,她简直是病人的亲属而非出力气挣钱的护工。她把这样做说成是“门门将”的,怎不让我感动? 从对她的敬佩,我又联想到了“门门将”这个我们家乡的“特产”来。我们在许多时候会用到这个词。比如,做父母的把孩子养大,那完全是“门门将”的;反过来,子女赡养自己的父母,也完全是“门门将”的。又比如,我出了钱,把自己买的东西拿回家去,是“门门将”的;他犯了法,判他刑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也是“门门将”的。 但是有时常能听到意思似乎相反的两句话:“什是门门将的啦?”“这是门门将的。”第一句是反问句,意即“难道是应该的?”第二句则是肯定句,“这是应该的”。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劝另一人为老人或病人让座,那人眼一瞪,说:“什是门门将的啦?”于是劝的人无语。还有的人主动让座,别人感谢他,他轻轻一笑说:“这是门门将的。”旁人颔首。 我就亲自遇到过这样一对“门门将”。那天我去敬老院看阿姨,正好有个先生在敬老院办公室为他母亲交费,有人提议他顺便去看看住在楼上的母亲,这位先生把眼一瞪,说:“什是门门将的啦?我每年为她交那么多钱,还不够?”说完,头也不回,开着汽车走了。进了阿姨房间,我看见有个姑娘在为老人剪指甲,估计是一位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我十分感动,连声说“谢谢、谢谢”,那姑娘却嫣然一笑,回答道:“不客气,这是我们年轻人门门将的啊。” 我还有趣地发现,“门门将”这个词在同一件事上会产生水火难容的不同用法,教人思考,逼人选择。举个小例子,有人把香蕉皮扔在地上,有人却放进垃圾箱。前者说,我这样扔是门门将的,不是有环卫工人来扫吗?后者却说,放进垃圾箱是门门将的,人总要懂文明嘛。你看,这两者之间,谁能不作出选择呢? 说着说着,我又想到了我们家乡的另一个词:“搭搭动”。它的意思是,心有歉意,觉得惴惴不安。一次,我一个学生闻知我去他所在城市开会,连夜坐80元出租车跑来看我,我说,你打个电话来我们聊几句就行了,老远的干吗一定要过来呢?他说,我这是门门将的,如果不过来,我心里会搭搭动。我不再说他,不过,我心里却非常搭搭动。 我想,“门门将”和“搭搭动”也许是一对“兄弟词”,非此即彼。面对某些事,如果觉得是门门将的,就会心安理得,反之,心里就搭搭动了。比如,若拿了本不该拿的好处,是觉得门门将呢,还是会搭搭动?我还想起古人曾有话说,事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真正门门将的事,要多做一点,且做了就可以忘了;而别人对我的恩,千万不能当成门门将,千万不可忘了。我欠着几个朋友的情谊,无法用金钱报答,他们总说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门门将的,我却深知它恩重如山,一直牵挂着,心里老是搭搭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