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瑾 核心提示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一个属于北斗的“全球时代”已经到来! 北斗带给我们的,不仅涉及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还为芯片、终端、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对宁波来说,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成组网究竟有何意义?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产业变革? A 北斗应用近在眼前 说起北斗卫星,它们远在距离我们3.6万公里的星空,但一些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落地应用,早已近在宁波人的眼前。 2018年,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落户江北区,这也是全省唯一的行业及省级数据分中心。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他们的业务,便是打通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而卫星应用的场景,围绕着导航、通信、遥感三个方面布局。 其中,导航的概念,想必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而一些有北斗加持的智能手环、手表也在日益普及。 提及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相比于美国GPS的优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表示:“它除了拥有与GPS有类似性能的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之外,还拥有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两类卫星使卫星的覆盖范围变广,能增强导航信号和定位的精度。” 当然,北斗导航的应用远不止“为民指路”,更能凭借精准的时空定位实现科学管理—— 有业内人士指出,北斗迄今最大规模应用的行业,恰是与宁波乃至全国市民息息相关的共享单车。今年6月,哈罗单车宣布接入北斗定位,既能方便用户快速找车,也能便于公司整理数以亿计的定位信息以调度车辆,缓解停车不规范等痛点。 同时,北斗应用还广泛渗透在农林牧渔、减灾救灾等领域。去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给宁波带来严峻险情,而象山县各乡镇的渔业安全指挥中心,便利用基于北斗的渔船动态监控平台,累计发送台风、海况等信息2万多条,为督促渔船及时避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北斗的通信功能也表现优异。它拥有短报文通信“独门绝技”,每次能发送不超过1000个汉字容量的信息——这为应急救援上了一道保险锁,可将人们与世界沟通的角落,延伸至森林、大海、天空等无人区。 正因如此,宁波相关行业负责人分析道:“北斗能为宁波带来基于位置的服务场景,尤其是在通信领域,触发出很多新场景、诞生很多新产业,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占比达66%,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比如,对港城宁波来说,海洋经济是一片富矿。基于“北斗+互联网+渔业”的模式,可通过北斗系统定位捕捞的过程,让渔获交易更透明。同时,北斗定位下的船只轨迹,既能保证渔民人身安全,还能汇总成海洋大数据,推动渔业转型。 在卫星遥感方面,宁波同样有施展的空间。去年“利奇马”期间,浙江北斗与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合作,用遥感技术评估农业的受灾面积和程度,为理赔提供依据。目前,浙江北斗还启动了高精度水质光谱分析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快速的水质监测,为水利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在消费电子领域,这些年吉利、均胜等致力于物联网、车联网的企业也看到了新的市场契机。波导3年前出资4000万元参与投资成立的华大北斗在去年完成了A轮数亿元战略融资。7月底,波导股份又宣布将收购生产智能定位产品的易联电子,准备杀入汽车电子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