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创新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不过,在“共享发展指数”方面,报告也反映了宁波有待提升的短板。以教育资源为例,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常住人口比重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兰州,达到12.8%,而深圳和宁波则是该指标排名最低的城市,分别为0.8%和1.9%。 对此,报告的解读是:“这与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做大了常住人口分母有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均高教资源的不足。这提醒东部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也需为常住人口提供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公共服务,确保发展成果人人可享。” 此外,在创新发展指数方面,宁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创新发展指数,衡量的是各地在创新产业、技术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情况。 报告显示,北京、深圳创新指数得分最高,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中,深圳是创新产业和科学技术落地的聚集地。在战略新兴产业/GDP、每千人研发人员数量和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上位列第一,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方面也仅次于北京。 而北京则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输出地。作为全国科教中心,北京有着1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领域的优势全国领先。这使得北京在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上领先,同时产出了大量的发明专利和技术合同交易,三项指标均在样本城市中居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南京着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该项指标仅次于深圳,拉动其整体排名上升,与上海跻身第二梯队。宁波与广州、西安、杭州、武汉等地则位于第三梯队,创新指数得分在0.3-0.4之间。 令人欣慰的是,宁波正以“栽树工程”全力打造“创新极核”,为构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最强大脑”,持续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浓度”。从2018年起,我市接连引进建设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等68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提升宁波产业的科技能力与竞争力。 C “小巨人”期待进一步成长 第二份榜单则从企业成长的微观视角,向我们揭示了宁波发展的原动力。 《财富》2020年中国500强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围内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主要的排名依据是2019年的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 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接近178亿元,总营收达50.5万亿元人民币,占据了中国当年GDP的半壁江山。因此,上榜企业也可称得上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 在这份榜单中,均胜电子、舜宇光学、韵达股份、宁波银行、宁波舟山港、申洲国际、龙元建设、宁波建工和宁波继峰等9家宁波上市公司跻身其中。 综观整个榜单,依然被各行业巨头“霸屏”,前20强中除了“两桶油”和“铁老大”,金融行业占了绝对优势,共占8席,工农交建中5大行和平安、人寿、人保三大保险公司均赫然在列。其次是互联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京东和阿里巴巴分别排在第17位和第18位,碧桂园和恒大则屈居第19位和20位。 从规模来看,宁波入围企业普遍偏小,2019年这9家上榜甬企营收总额仅为2740亿元,仅与招商银行相当。同时,宁波没有排入营收前100强(1000亿元)的上市企业,排名最高的为均胜电子,第168位,其余都在200位开外,且4家排名在400位之后。可见,宁波企业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从入围甬企分布看,均胜、继峰均为全球化布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舜宇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这三家制造业都和宁波第一大产业汽车制造业有密切联系;申洲则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制造企业。 从利润来看,宁波这9家入围企业也是大相径庭。宁波银行一枝独秀,净利润率达40%,舜宇、申洲也是创造了制造业罕见的高利润率。而均胜2019年净利润仅为9.4亿元,净利润率不到2%,宁波建工和继峰股份也相似,接近盈亏临界点。 需要说明的是,榜单依据的是2019年的数据,因此今年上市的金田铜业未被计算在内,去年金田铜业上市公司板块营收达409.8亿元,如果按今年的标准应该可以排到242位左右,与美的置业相仿。同时,宁波华翔去年营收为170.9亿元,距离上榜仅一步之遥。 抛开榜单本身,宁波目前A股上市公司达84家,加上海外上市公司共计104家。营收超过百亿的共有16家,海天国际98亿元,也接近百亿,整体实力仍然有目共睹。 不过,放眼全国全球,宁波尽管拥有全国最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但整体规模都偏小,难以发挥“龙头”优势和规模效应,如何将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让更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从“小巨人”成长为行业“巨头”,仍是摆在宁波企业家面前的一项长期课题。 当前,宁波正在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报告反映的结果,既是对宁波取得成果的肯定,也是推动城市继续前行的动力。找准方位,审时度势“补短板、锻长板”,方能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