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抓拍下的徐校长急救现场。通讯员供图 |
9月中旬,一个平常的午后,在距离宁波2500公里外的四川凉山州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一名高一男生突然倒地不起,并很快失去意识。120救护车还没到,旁边的老师和同学非常着急,但不知所措。 来自宁波、正在该校挂职任校长的徐湖川刚好经过,看到后立即采取了急救措施。经过大约一分半钟的急救后,男生慢慢恢复了呼吸,随后眼睛睁开,有了意识。120赶到后,师生们迅速将其送往医院。 “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不对该学生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大脑长时间缺氧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带来后遗症!”接诊医生表示。目前,学生尚在医院住院治疗,具体病因有待于进一步检查确诊。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杨剑 学过的校园急救,派上用场了 救人的徐湖川,是宁波市鄞州职高副校长,今年8月,作为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宁波13名校长副校长之一,他前往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任校长。这一回,因为无意中的急救,让徐湖川在学校里有了别样的知名度。最近,师生们聊起这件事就会说:“加强对学校师生的紧急救护技能培训非常必要”。 “这名学生是午饭后在校园里散步时突然倒地的,旁边老师看到以后立刻拨打了120,等待120过来期间,老师们不敢轻易移动学生,只能不停跟他讲话,希望他保持意识清醒,但学生还是渐渐呼吸微弱意识不清。我刚好经过,就赶紧按压虎口和人中,大概一分多钟以后,孩子慢慢有了呼吸和意识。”说起当时的场景,徐湖川也庆幸自己之前学过急救,这回终于派上了用场。 近些年,宁波教育系统陆续开展教职工救护技能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校园里的突发状况。徐湖川是3年前参加的培训,并拿到了宁波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医务人员短时间内不能到达现场,怎么急救?”“知道拨打急救电话要交待清楚哪些要素吗?”“常听到的人工呼吸其实是心肺复苏的最后一步,那么前两步是什么呢?”急救培训课上,救护导师给教职工们讲解的这些内容,徐湖川都记在心间,他说,大家培训时还会学习徒手心肺复苏术(CPR)、简单的伤口处理和止血包扎、除颤仪的使用等急救知识。 记者查阅文件发现,今年暑期,宁波市教育局下发了《加强学校“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学生军训中战场医疗救护训练100%。校医、体育教师接受救护持证培训率100%,中小学教职工接受救护员培训的师生比例不少于1:50。高校、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应急救护师培训实现全覆盖。 “现在看来,让老师们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真的很有必要。”徐湖川表示。 曾经离川入甬 如今反哺家乡 说起这次作为组团式教育帮扶的一员来到凉山,并将在那里工作三年,徐湖川有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的特别激动之情,因为他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1994年自四川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来宁波市鄞州职高工作至今。 “四川是我老家,我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恩和眷恋,能回来为家乡人民服务,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据了解,这次由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规格相当高。前期,从东部8省份选派了247位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作风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赴西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普高、职高任正职校长。宁波选派出来的骨干共有13人,徐湖川是其中之一。 今年暑期,他们在接受集中培训后,分赴挂职帮扶学校进行前期调研,并向教育部提交调研报告,徐湖川提交的报告被专家评审后建议为一等奖。如今,工作已经满月,徐湖川和帮扶小队的同事们一起,一边熟悉新学校新环境,一边推进与宁波慈善总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同时根据凉山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8“规划,结合学校的现有基础及未来发展目标,挂帅起草《盐源职中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